發芽馬鈴薯含毒素 請勿食用!



成熟馬鈴薯塊莖中含有天然微量的配醣生物鹼(Glycoalkaloid 另稱茄鹼),由於含量很低(介於20-100mg/kg)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如果馬鈴薯儲存不良(未冷藏或避光),容易造成馬鈴薯發芽或變綠,造成Glycoalkaloid 生成及累積,此時茄鹼含量可能高於FAO/WHO 建議的容許值 200mg/kg(新鮮馬鈴薯重),而對人體產生危害。台北市衛生局呼籲發芽的馬鈴薯請勿食用,以維護自身安全。

根據衛生局檢驗室研究發現,馬鈴薯等茄科植物生長過程中,會生成 Glycoalkaloid 以抵抗病、蟲害及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成熟採收的馬鈴薯塊莖含有極微量的天然毒素(Glycoalkaloid),含量介於20 至100mg/kg(新鮮馬鈴薯重),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但是若因儲存不當,啟動馬鈴薯的白澱粉質體轉變成葉綠體的機制,或造成馬鈴薯出芽繁殖,將使得Glycoalkaloid的大量累積,濃度若高於200mg/kg(新鮮馬鈴薯重),對人體的危害有苦味、食道灼熱、腹痛、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

若食用含Glycoalkaloid 濃度高於250mg/kg(新鮮馬鈴薯重)的馬鈴薯,嚴重會造成痙攣、昏迷甚至死亡。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採購馬鈴薯應挑選沒有發芽的產品,應儘量不受陽光照射,並冷藏保存,在料理上應將馬鈴薯削皮食用,且勿將削皮後馬鈴薯放置過久。由於馬鈴薯茄鹼不容易被熱破壞,因此發芽馬鈴薯即應丟棄,
千萬不要以為將發芽處挑掉或加熱煮熟就沒事。馬鈴薯是很好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及許多維生素的來源,受到很多民眾喜愛,但是不要貪圖小小的方便而影響了健康。

【附表一】馬鈴薯茄鹼(Glycoalkaloid)特性

配醣體生物鹼Glycoalkaloid(俗稱茄鹼)
作用機轉
  1. 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膽鹼酯酵素活性anticholinesterase activity 而引起神經病變。
  2. 影響消化系統的細胞膜,造成腹痛、腹瀉。
  3. 影響身體新陳代謝。
  4. 引起細胞自體溶解(造成實驗鼠畸形胎)。
限量濃度 依FAO/WHO 建議商用馬鈴薯Glycoalkaloid 含量應低於 200mg/kg(新鮮馬鈴薯重)
可能副作用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脈搏加速、血壓下降、 身體顫動、幻覺、昏迷甚至死亡。(症狀依所含 Glycoalkaloid 濃度及攝食量而有不同)

【附表二】馬鈴薯產品注意事項

馬鈴薯產品注意事項
購買
  1. 應盡量購買新鮮,芽眼較少且無出芽的產品。
  2. 視實際需要量採買。
儲存
  1. 應將馬鈴薯產品置於低溫冷藏。
  2. 應避免機械傷害(碰傷、摔傷等)。
  3. 應避光儲存。
煮食前處理
  1. Glycoalkaloid 累積在發芽的塊莖中,發芽情形嚴重應棄置勿食。
  2. 若仍要食用,應削皮並將發芽部位剔除乾淨。
  3. 勿將削皮處理後的馬鈴薯放置過久才烹煮。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村民留言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純文字,不接受html符號)
    臉書留言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