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難行 消費者自己來做「有心認證」

  • 政策
  • 2009/08/05
  • 人氣:8117


這篇文章很難歸類,是政策、時事,也是產業、市場,更是趨勢,而且還事涉國際,也完全屬於the suiis,與環保、農業、健康都息息相關。「有機」兩個字,比我們所常接用的飲食或栽種這些詞,還更嚴肅一點、也更嚴重一點。

關於8/1有機新制正式起跑開罰,suiis也幾乎是在第一線上,如履薄冰般,要細細檢視網站上所有曾經標上「有機」二字的商品,如今是否都已經做好因應之道。

網路上有部落客發表了「有機大戰」一文,引發許多迴響,suiis的友好網站合樸也已轉載,對於政府做事情的邏輯不解,對有機小農在台灣的未來擔憂。

我們試者爲政府解套,癥結點或許是「有機」一詞的浮濫亂用,所以必須立法來管理它,爲杜絕「假有機」橫行,所以必須對「真有機」嚴格篩選。如驗證費用就不失為一個操作起來相對簡單的門檻,這一關如果能篩掉許多負擔不起的人,「管理」起來確實省事許多。

如果由大企業來做有機,豈不更完美,他們總能做出大品牌,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有機的市場就會穩固,政府政策的執行成果要搬上檯面時,也會有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是有機這件事的政府窗口,你想每天輔導一堆小農,還是全力服務一個大企業?你想自己去設計產銷機制,還是交給市場機制去運作?同時還能大聲說:這是消費者決定的市場喔!憑直覺,誰都會選後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不用負責任!

揣摩至此,發現前者是偏向社會主義的作法,後者是資本主義。而台灣習慣服膺資本主義,即使不公平、不正義的市場,只要是市場決定的事,都被視為天澤,是適者生存的自然邏輯。

今天剛好在天下雜誌2009年7月的「超越60 12個改變台灣的關鍵」特刊中,看到發行人殷允芃提出的誰還關心「均富」?這個問題,她寫到台灣前四十年,民生主義均富的觀念成為台灣政治與社會思想主流,造就了廣受世人稱羨的台灣式「經濟奇蹟」。

「但近二十年,隨著全球化及放任式資本主義的盛行,台灣的主政者開始向市場主義傾斜,盲目地相信一切由市場決定,開啟了台灣的銀行、大學和有線電視等過度的惡性競爭。」

「當美式的放任資本主義已引起全球金融風暴,世界各地紛紛檢討資本主義的過失,…台灣的執政者與財經官員,卻似仍不知不覺,提不出因應之道。」

只要搬出「市場」兩個字,政府就有了保護傘,責任也由市場去擔嗎?台灣的貧富差距一直拉大,而且這十年就翻了一倍大,中產階級越來越少,社會呈M型的兩極化,也被視為市場發展必然之果?

如果市場紊亂了,再開始來立法管理一下!例如,當市場上的有機商品被亂標一通時,政府就出手,做好管制的動作,於是,像今年展開的有機新規定,就誕生了。

但,什麼是有機?有機的重要性何在?這些出發點,這些對生命、對土地、對地球的意義,並沒有作為法案制定的依據,推廣有機也不是立法的目的,小農,更壓根不在這張市場藍圖裡。

忘了嗎?政府希望的是「小地主大佃農」啊!小農別再辛苦耕種了,交給大企業去經營吧!這也是爲了農民的利益著想呢。

「不想經營,只想簡單管理;不管過程,只求結果看起來美好。」如此描述讓你聯想到什麼?網友間戲稱,很像慣行農法的味道,既不有機,索性叫它「無機」好了,這是無機政府的有機制度啊。

但文章不能停筆於此,我們的無機政府,已經讓有機法令上路,大家發出批評聲浪,無非希望有補救之道。如果政府能夠體認有機產業在台灣是一個重要的產業,關係著這塊土地、人民的永續健康,就該改採積極輔導、協助有心從事有機的小農,給予最大的幫助。

我們再度試想政府能做什麼?生產上設法幫小農降低成本,銷售上或可連結各地農會超市,把準備花在「農村再造」中那些非必要的硬體建設的經費,拿來作好產銷機制的建置,不是很好嗎?

既然已經訂定了有機認證的制度,就想辦法去輔導小農取得這項殊榮啊!台灣綿密的基層組織,除了被動地做管理的審核單位,想必也有能夠主動經營的執行單位才是。

中央的部分,若能經營一個小農產銷資訊平台,全力把它做好,也就夠了。讓小農可以即時更新,讓消費端可以順利採購。

這裡說的可不是一個做做樣子的購物網站而已,是跨媒介的整合,如電視、手機、衛星導航、網路冰箱、社區監視系統、計程車、店家…等,光是硬體就可能包含科技、電信、交通、通路等領域,軟體更廣泛。

民間當然也可以做這些事,但就必須導向商業操作,要考慮賺錢模式時,就容易變調;非營利組織來推也很好,但需要動用公家資源時,可能成為弱勢團體。

政府基於維護土地環境、照顧人民生存的出發點,推一套有機生活給民眾,讓大家活得更健康,責無旁貸,必要時主政者登高一呼,讓全ㄟ夆_來,是能夠事半功倍的。

只不過就算政府願意,也還要時間。此刻,面對「有機」之物將越來越昂貴,貨架上混亂的字眼改為無毒、天然、生機、自然、無農藥、安全…等,消費者怎麼辦?即日起已進入有機戰國時代,人民要拿什麼應戰?

也許,消費者得自己把心拿出來做認證,有機認證難行,我們來做「有心認證」,去發掘「有心農產品」。

在suiis,我們很簡單的做法是,帶網友去農場,去認識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或鼓勵大家去農民市集,跟小農做朋友;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去想:自己該選擇什麼樣的食物給自己?是否需要被「有機」兩個字框死?

如果一直在城市裡,一直在自己家裡,沒有親炙土地過,那每次走進商店真的只能靠包裝上標出的「有機」兩個字來判斷商品的安全性;如果自己曾經親身去感受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除草劑、不是大規模工業化栽種的環境,自己看著小農「用心」呵護,現場吃過自然生長的蔬果,那下次再採購時,消費者自己就會有判斷力。

台灣人有個很棒的特質是:永不放棄。尤其政府作為令民眾不解時,人們自己會找出路!消費者只是需要更多的提醒,和一些可實際去做做看的方法管道,透過資訊傳遞,透過教育學習,透過紀錄與分享,透過活動參與,「有心認證」簡單可行,最後由下而上影響政府修好政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村民留言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純文字,不接受html符號)
  • 澤地
    2009/08/11 16:45:46

    ^_^ 感恩~

    後學開始接觸"有機", 是從參觀桃園觀音的一座有機農場開始, 而在這座農場的生食體驗, 白鳳菜的香味, 不僅讓後學全身六十兆細胞在一瞬間都"有生機"起來, 也喚醒了後學與土地的連結......

    土地, 總是默默承載萬物, 雖然不語, 卻能讓"人""用心"感受......

    從"心"思考: 我當如何對待? (這片土地養育過我們的先人,現在的我, 和未來我們的子孫, 還有伴著我們的生命共同成長的萬類萬物......)

    後學相信對土地, 會有更多疼惜與感恩的, 就像對老母親一樣.

    感恩大家慈悲 ^_^

    在莫拉克風雨過後, 許多同胞受災家園受創, 在重建家園與營生之際, 可否思考:
    為何土地吸納不了雨水?
    大雨大水所要沖刷掉的是什麼?
    土石流要告訴人們什麼?
    在重建時我們能怎麼做?
    如何生活才能與這片土地和所有生命共存共榮?
    ......
    希望死者安息, 生者安心~

臉書留言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