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謝美麗 的專欄 如果要你回來務農,你願意嗎?女兒回答:「農業是一個職業嗎?我從不覺得農業是職業。」「如果要回來務農,短時間可以,長時間就要好好考慮。」「我希望的工作是可以週休二日的,務農好像不能休息。」「我看爸爸每天都很辛苦的工作,好辛苦喔!」「爸爸說:要回來務農,得等四、五十歲才回來務農,年輕要到外面打拚。」...... 為什麼農業不能成為職業?明明每個人天天照三餐吃飯,照理說農業應該是最夯的,每個人都需要它,它卻不能成為行業,為什麼? 接著,女兒說:「我知道為什麼了!因為它太普遍了,太不稀奇了!就像空氣、水,每個人都需要它,卻沒有人覺得它重要。如果農民可以合作,一個星期不出貨,看看會不會有人覺得它重要。」是啊!當天氣六個月不下雨時,就有人覺得雨很重要;三分鐘不呼吸,令人一命嗚呼。誰說空氣不重要?如此說來,不是務農不能成為職業,而是農民太勤奮了──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還加上50%以上的山地,竟然種出人人溫飽而習以為常的食物來,以至於沒有人覺得它重要。所以,女兒說:「要讓食物變得物以稀為貴,才能顯現出農業的珍貴與價值。」 那麼農業要如何表現其珍貴呢?應該就是量要減少,質要提昇,才能讓人覺得它的珍貴。 如何量減少,質提昇呢?其方法可以設定品項專業區。全臺有多處的農改場,從事農業研究的工作,將臺灣的農產品品質提升到最高水準,這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農改場也能規劃出適地適種的農業區塊,讓農民知道該地區種何種蔬果,是最有經濟價值。當適地適種的農業區塊形成之後,該地之農民只種適合該地的農作物時,不但量減少,品質也因適地適種,而提升不少。 政府更可以只對該地區之農作物,採取豐收時收購,歉收時補償之政策。這樣可以鼓勵農民種適合自己地區的作物,避免農作物因高價,形成全臺農民蜂擁搶種的情形。而所收購的高品質作物,不但可以外銷,幫臺灣農業打品牌,更可以打亮臺灣農業的精品市場。 政府常鼓勵農民要種高價值的作物,殊不知高價值的作物,是來自適地適種加上農民心血所構成的。沒有哪一種作物天生就是賤貨,之所以價格低,就是因為太好種了,所以農民搶種;如果加上好價格,更是瘋狂。農民追上(價格)不追下的性格,讓農民永遠處於挨打的狀況。所以,常可以聽到或看到「豐收傷農」的情況發生。因此,與其讓農民盲目搶種,不如讓農民知道:不是專業區生產出的作物,農民要自負盈虧。幾次之後,農民便會乖乖聽話,不會有「政府希望農民減產,農民自動解讀為──政府是要別人減產,我並不包括在內」因此愈減愈多,到最後又是豐收傷農等情形發生。 農業是不是一種職業?農業需不需要傳承?都取決於農民如何看待自己所生產的作物。是把它當商品看待,讓作物不但能餵飽大眾,也餵飽自己。如此一來,才會有人願意把農業當成職業。如果,只是將自己生產的作物當食物看待,那它只能當普渡眾生的供品。因此,農民要改變心態,將自己所生產出神聖的作物,當成精雕細琢的精品,好好的看待它、珍惜它,自然能將自己是農民的身分視為一種尊貴,抬頭挺胸、驕傲的告訴他人:我的職業是──農民。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