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生活中的實驗動物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生活中的實驗動物
2017/12/30
點閱率:1,247

講者: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組長秦咸靜博士  整理:陳品旻、蕭業庭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組長秦咸靜博士

實驗動物和我們生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家知道養樂多瓶上多一個小綠人認證,就代表有一批小白鼠先幫你喝過嗎?知道每一支疫苗的製造,至少需要犧牲一個雞胚嗎?可知,為了萬無一失的施打疫苗,有多少批老鼠要為人類試毒?甚至,課堂上飼養的蠶寶寶、觀察用的昆蟲,也都是實驗動物的一種。

  • 什麼是實驗動物[1]

只要是會出現在課堂上的、會出現在實驗室裡的、甚至出現在教育展示的,都可以叫做實驗動物。所以利用實驗動物不是科學家的專利,就算是在幼稚園中,老師開始帶領小孩觀察動物的行為,那批動物其實就可以稱為實驗動物。

目前實驗動物中,老鼠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兔子與魚類(斑馬魚為主)也是常見的實驗動物;貓狗、非人類靈長類近年因為道德爭議,所以用得比較少;羊因為體型、體重、頭的承載重量跟人比較像,因此主要被用來做脊椎側彎、脊椎骨植入的這類測試;而土撥鼠常被用來測試B型肝炎;雪貂則因為對感冒病毒非常敏感,所以被用來測試流行性感冒;果蠅可以測試遺傳性疾病;豬的器官尺寸及生理結構與人體相像,皮膚移植、創傷修復、再生醫學、幹細胞治療都會用到豬。

  • 實驗動物相關產製品
     

【健康食品】

臺灣健康食品市場非常顯著,許多產品上面都匯有小綠人標章,宣示自己為「健康食品」。你知道這個小綠人標章是怎麼來的嗎?

廠商將產品送給衛生署審查,待其進行動物實驗,確定產品功效之後,就會發送小綠人標章。在臺灣,大部分的健康食品只要經過動物實驗就可以上市,只有少部分需要經過人體實驗。健康食品除了動物實驗外,幾乎沒有其他測試功效或毒性的方式。在臺灣,動物實驗算是健康食品唯一的把關。

秦博士舉例,為了測定食品的安全性,往往讓動物吃下大量的劑量;而許多健康食品都宣稱有抗疲勞效果,以養氣人蔘雞精廣告為例,測試方式便是將兩組小鼠放入水中游泳,一組服用具抗疲勞效果的食品,另一組無,最後讓其中一組小鼠游泳至筋疲力盡溺斃為止,以統計服用食品的小鼠是否能堅持較長的時間。

秦咸靜博士坦言:「這是所有測試中,我最不喜歡的一種!」因此,目前有許多人針對衛生福利部九二年的規範提出許多修正草案,希望能替代此殘忍試驗。例如:改為人體試驗,徵求自願者在跑步機上跑步。或讓老鼠跑轉輪後,測試老鼠血液中乳酸濃度等指標,作為比較依據。

   

【醫療器材】

下圖中出現的隱形眼鏡盒、藥水、噴劑、手套、保險套、口罩、紗布、甚至是「不流淚配方」的洗髮精,就都需要做敏感試驗。只要那項醫療器材跟人類身體皮膚有接觸,或接觸時間較長,都需要經過動物實驗。不過,目前有些試驗已有替代方案。

【防疫疫苗】

比醫療器材更無法避免使用實驗動物的是:疫苗。

一般來說,疫苗的做法是把病毒抽出來,注入蛋中培養,萃取其中的病毒,然後做成疫苗。並注入天竺鼠體內,檢驗疫苗是否有毒性。任何一劑疫苗注射後,民眾出現問題都會引發軒然大波,因此在動物實驗階段會格外謹慎。

  • 為什麼要作動物實驗

進行動物實驗是為了確定產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疫苗的產製,或是化學品、長時間和人體接觸的日用品如OK繃、隱型眼鏡等,在未經實驗證明安全有效前,是無法給人使用的。

其中不只牽涉技術層面的要求,也挑戰了道德的難關。就像著名的「電車難題」[2]一樣,我們可以發現道德尺標隨著數量、物種、感情游移不定。雖然有研究探討替代方案與減量,例如以雞蛋或牛眼睛來取代兔子眼睛的敏感性測試,牛為經濟動物,眼睛能大量取得且善加利用。

但並非所有實驗都可以輕易被替代:例如以鱟血或人血來取代兔熱原實驗,代價是更高的實驗成本,消費者便要承擔更高的價錢,需要消費市場的支持;有的替代方案也有其侷限,以培養出來的上皮細胞進行皮膚敏感性試驗,僅能測出單一功能,無法檢測組織間的交互作用,還是需要進行其他實驗來達到完整的檢驗效果。

也有歷史因素:米格魯體型標準、品系純正,是常用實驗犬,但是米格魯的毒性試驗便不容易替代。因為使用米格魯作實驗已經近百年,已經有長久的資料累積,不是說變就可以變。

  • 實驗動物的審查與心態

使用實驗動物其實是萬般不得已,那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動物實驗呢?秦博士解釋,動物實驗的原則便是追求3R5F:

3R(Replacement取代、Reduction減量、Refinement實驗精緻化)

取代是盡量不用使用活體動物進行實驗;減量是減少動物的使用量;實驗精緻化是要保護動物,也是3R的精髓,因為這是對待動物的態度,改變飼養環境、實驗方法等來符合動物福利。

5F

依物種營造豐富化的環境,讓實驗動物能過得較為舒適。

動物的基本生存權益,無論是實驗動物、經濟動物或是同伴動物都應該要受到這五項保障,包括:

1.      免於飢渴的自由(Freedom from Hunger and Thirst):必須提供動物乾淨的飲水及飼料以維持健康及活力

2.      免於生理不適的自由(Freedom from Discomfort):必須提供適當的飼育環境及舒適的休息場所

3.      免於痛苦、傷害及疾病的自由(Freedom from Pain,Injury or Disease);必須提供疾病預防及快速診療的機制

4.      表現正常行為模式的自由(Freedom to Express Normal Behavior Patterns);必須提供足夠的飼育空間、適當的硬體設施及適當的同伴

5.      免於恐懼和壓力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and Distress):必須確認所有作業流程不會造成動物遭受心理苦楚

秦博士舉例,大鼠和小鼠雖然都是老鼠,但是需要的空間卻不一樣,小鼠喜歡做窩、大鼠喜歡啃咬,便提供牠們不同的道具以適應牠們的天性,還可以提供不同的素材讓環境豐富化,小鼠的窩有棉、紙、木屑等可以玩的不亦樂乎。

利用動物天性也是精緻化的一環,動物園飼育員發現河馬很喜歡刷背,於是在幫河馬刷背時,先用鈍針讓河馬適應刷背時會被東西戳,當河馬習慣了之後,便可以在刷背時幫河馬採血,而不再用麻醉劑。或是利用正向訓練來讓猴子習慣抽血,每次完成一個步驟就可以獲得獎勵,讓猴子喜歡抽血。

所以,實驗動物的審查其實也是從這些方面著手,評估是否真的需要實驗動物、能否減量、實驗流程可否再精進?何時結束對動物最好?對動物的壓力是否能減少?是否有任何的不適?……

當開始懂的動物實驗,也就可以開始審查它。真正的動物實驗不該是殘酷無情的,而是用心準備與設計流程,有完善的照顧與細膩的技術,並尊重生命,才是正確的動物實驗態度。

 

[1]從法律的定義來看,我國《動物保護法》第三條第三款提到,實驗動物是為科學應用目的而飼養或管領的動物;而科學應用則包括了教學訓練、科學試驗、生物製劑製造、藥物及毒物試驗、器官移植等目的。也就是說,所有因應教學、研究、生技開發所需飼養及實驗用的動物,都屬實驗動物範疇。實驗動物的種類涵蓋範圍極廣,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囓齒類大小鼠外,其實也包括許多無脊椎動物及中大型經濟動物,甚至包含犬貓等常見伴侶動物及高等的靈長類動物。由於實驗動物的使用牽動了人類對動物的情感及道德考量,為了提升動物福祉,世界各國大多已立法規範動物實驗的進行,尤其是針對感知能力較強的脊椎動物。(摘自「關懷生命.動保教育扎根計畫 教師手冊」動物實驗倫理新挑戰P.64,秦咸靜)

[2]是一個倫理學的思想實驗。其大致內容:假設你看到一輛剎車壞了的有軌電車,即將撞上前方軌道上的五個人,而旁邊的備用軌道上只有一個人,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五個人會被撞死。你手邊有一個按鈕,按下按鈕,車會駛入備用軌道,只撞死一個人。你是否應該犧牲這一個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個人?此道德兩難涉及人對群體利益和個體利益之間的取捨。此難題可以變化,改變人數ˋ角色、物種等。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