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
|
林紘睿 的專欄 ![]() Image by freepik 前幾天,一位朋友來找我傾訴。 她的孩子今年小五,最近讓她覺得很痛苦。原本那個乖巧貼心、有問必答的孩子,現在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問一句話只會回「嗯」、「喔」,再多問兩句就擺臭臉,甚至發脾氣。她感到無助、焦慮,也很擔心,是不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她的這種情況,說真的,我早就在心裡預料到了。 只是我向來不喜歡去干涉別人如何教養孩子,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只要她過得快樂,我也不想當那個討人厭的烏鴉。也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盼望她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她一見到我,像開了閘的水庫,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這段時間有多努力:幫孩子準備三餐、陪他寫功課、安排補習、規劃生活大小事……每一件事都做得好用心。 我一邊聽,一邊心裡其實很佩服。真的,如果比起「認真做父母」,我還真沒她那麼強。 等她情緒平復些,我緩緩地說:「我知道你跟我說的這些,都是因為你很愛你的孩子。」 她立刻點頭附和:「對啊!要不然我幹嘛這麼辛苦?」 我微笑點頭,等她說完後,接著問:「可是……你覺得,你的孩子有接收到你的愛嗎?」 她一愣,睜大眼睛,低下頭,沉默了。 這或許是她第一次意識到:「我做了這麼多,孩子真的有感受到嗎?」 我接著說:「如果你花了這麼多心力,但孩子卻沒接收到你的愛,那豈不是太委屈你了?我手上有一些方法,或許能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你願意試試看嗎?」 她馬上回說:「當然願意!」 我笑了笑,但也很認真地提醒她:「不過,你要答應我,要努力執行,至少堅持兩個禮拜,而且暫時不要用你原本的方式溝通,願意嗎?」 她點頭答應。 我交代了幾項「任務」,請她專注在孩子的感受上,而不是只看表面的行為。結果不到一週,她就傳來訊息,說孩子明顯不一樣了,變得比較願意說話,氣氛也和緩了不少。 她很開心,也更有信心,我則幫她再調整了一些做法,相信他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好。 這讓我再次感受到——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真的很努力」,但這份努力卻沒有被對方接收到。 所以關鍵是—— 你做這一切的「目的」是什麼? 當你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你就會知道,自己現在的方式,究竟有沒有往那個方向前進。 當然,我知道這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