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教學與訓練中的動物倫理:從臨床實習至人道取得大體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教學與訓練中的動物倫理:從臨床實習至人道取得大體
2018/07/29
點閱率:912

作者:尼克・朱克斯(Nick Jukes)

InterNICHE制定的方針定義了「 人道取得」的概念,

旨在促進使用替代材料來獲得知識、學習技巧、建立倫理精神

對於醫學、獸醫、與生科領域的醫師、研究人員及學生來說,目前已經有很多不同的非動物材料,可供教學與實習之用。這些「替代」方案多是教學者自行發展出來的,像是模型、假人、模擬試驗機、多媒體程式、虛擬實境(VR)、與學生自體試驗等。但在動物研究與獸醫領域,對於活體動物、動物大體、器官組織的實際操作仍是必要的。在解剖、病理學、臨床訓練與手術技巧等實務課程中,若能納入上述考量,妥善規劃課程,結合非動物教材與動物大體材料,作為新式教材,對於教學將有極大助益。

取得動物大體的傳統方式包括為了獲得大體與器官組織而大量殺害動物、動物實驗、及其他操作動物的手段。這些方式都對動物造成許多傷害,但卻十分常見。人們合理化這種屠殺行為,營造一種錯誤假象,令人相信這些對待動物的負面手段是實務課中唯一可行的方式。事實上,我們能夠使用新的教學法,在有效達成教學目的的同時,也能完全避免傷害動物,或對某些動物提供福利。動物研究中,有一些需要活體動物參與,但可完全合乎倫理的實務課程。例如非侵入性的田野教學,以觀察自然棲地裡的動物來進行學習。獸醫領域中也能這樣做,例如在臨床課程中使用動物病患、動物「志工」、與「合乎倫理」的大體、器官與組織。

傳統上,獸醫系學生會於各科間輪流實習,但實習範圍其實可以擴得更大。若能更早且更為深入地接觸教學醫院、技術合作的非政府組織、收容所與社區工作(特別是結紮工作),學生將獲得更多珍貴的實務經驗。這些機會不僅提供實務現場,更提供學生各種層面的學習機會,與人造的臨床課程截然不同,也避免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動物實驗背後所隱含的各式傷害與負面經驗。

健康的陪伴動物「志工」可作為非侵入性臨床訓練的合意對象,也可以用於「活體解剖」課,以彩繪顏料指示解剖位置等細節。參與的志工則獲得食物及社交互動,做為獎賞。

面對動物病患的治療工作,應以治癒而非傷害做為核心精神,也為志工們營造正向互動經驗。如此一來,可以確保並且鼓勵照護技巧成為臨床技術中重要的一環。這些活動也能取代臨床手術訓練中傷害動物的行為,並提供實際直接的替代方案。

在病理學與組織學上,動物大體、器官與組織常被用來教導解剖與組織學。它們被泡在甘油或甲醛中,或以生物塑化技術保存,用於肢解手術與各式基礎及進階手術的訓練。大體與器官在灌液或加上電脈衝之後也有「活體」效果,可廣泛用於創傷處理訓練。此外,新鮮組織也被用於生物化學、生理學與藥理學的臨床課程。

InterNICHE 在Policy on the use of animals and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學與實習中的動物使用與替代方針)中,表達其立場並提供引導,有效的以教學替代方式獲得知識、學習技巧、建立倫理認知。此方針首度發表於《從實驗鼠到電腦鼠》一書,也可於網路上取得修訂版。此方針定義何謂「教學替代」,也對「傷害」一詞做出定義,並針對解剖、取得大體之手段、使用健康動物作為臨床手術教學之用、以及田野教學等議題,闡述其所採取之方針。此外,裡面也提及使用動物本身來製造教學替代材料的方法。

人道取得可以替代殺害動物來取得大體、器官、與組織的行為。InterNICHE的方針介紹並定義了「人道取得」的概念。定義中認定的條件十分嚴格,顯示出人們應該更為嚴肅並慎重的看待動物傷害與殺戮。此方針也鼓勵人們採用最高的倫理標準,不應妥協於現今普遍採取的傳統手段。但此方針極為實際,提供了當代具永續性的人道取得案例,案例中為觀念先進的獸醫學系,以遺體捐贈計劃達成人道目的。

圖一詳列了取得大體、組織與器官的各種手段。此流程圖帶領使用者逐步回答關於動物之死亡及其相關事項的問題,最終得以評量其手段之人道程度。此圖結合InterNICHE之方針,將取得大體之手段評量為「人道取得」、「可接受之非人道取得」、或「不符人道方針」。

圖一

示意圖的重點摘要如下:

「人道取得」:

-    從活的動物(野生動物、流浪動物或同伴動物)身上取得材料而不限縮其自由

-    並未因教學訓練或其他需要而殺害目標動物

-    從自然死亡、意外死亡、或因醫療原因而安樂死的動物身上取得材料

-    同伴動物與飼主自願捐贈之材料

-    符合其餘所有條件

「可接受之非人道取得」:

- 從部分自由受限的動物(如農場動物或研究機構所飼動物)身上取得

-    目標動物並未因教學訓練或其他目的而死亡

-    目標動物是自然死亡、意外死亡、或因醫療原因而安樂死

-    只在無法以人道取得材料時才訴諸此選項

-    符合其餘所有條件

「不符人道方針」:

-    目標動物因教學訓練或其他目的而死亡

-    目標動物不是自然死亡、意外死亡、或因醫療原因而安樂死

傳統上,大體、器官與組織的來源包括捕捉野生動物、研究機構、繁殖場、農場、屠宰場、動物園、運動賽事、及部分收容所。僅為取得材料而利用動物、縮限動物自由、或傷害動物,都是對於動物倫理問題的忽視或妥協。根據InterNICHE,以這些方法取得的教學材料,包括所謂的「廢棄部位」或「多餘部位」,都不是人道取得的材料。

而在這些場所,因實務或經濟需求而殺害動物所取得的副產品,也不應該被接受:屠宰場材料、或動物在研究或試驗結束後因不被需要而殺害;根據方針,這些都不是替代方案。雖然屠宰場的廢棄的雞髂骨,確實可替代在藥理學試驗中因髂骨需求而被殘殺的天竺鼠,但這個來源卻牽涉到持續屠殺雞隻的行為。

在上述案例中,InderNICHE提出以現有軟體作為基礎,發展擬真的虛擬實境手術訓練,用於實務課程之中,會是較好的做法。另外也有些人道取得髂骨的方式,例如從囓齒陪伴動物身上取得。不過,許多生理學與藥理學的課程,反映出的是科學領域中動物的普遍處境。只要科學研究與動物實驗持續改善並且堅持新的倫理標準,學校課程也就有可能不再使用非人道取得之材料。同樣的,實驗動物學家與動物實驗技術人員的訓練也是如此。在今天,已有一些實務課程使用非動物材料來進行訓練,而觸覺感知的虛擬實境技術,與醫院動物病患的實習機會,也都是現行的替代方案。

如果動物本身不是常見的野生動物、流浪動物或陪伴動物,其實很難找到人道取得的來源。這個情況下,如果其他條件都完全符合,那麼從研究機構或農場等地取得大體、器官或組織,也是可以接受的妥協作法。這就是所謂的「可接受的其他來源」。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人道取得」或「可接受的其他來源」中被使用的動物必須是自然死亡、意外死亡或因醫療原因而安樂死。醫療原因而安樂死的意思是動物因自身絕症或無法治療的重大意外,而遭安樂死。

這些發展中的技術與教學方法既創新且人道,反映出人類的創新與發明能力也能夠為教學目標與課程規劃做出貢獻。我們應該鼓勵負責規劃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教學者,廣泛地使用這些先進技術。而學生與受訓人員在學習過程中使用人道取得的大體、器官或組織,不僅能阻止傷害動物的行為,更能在學習受訓的過程中,實踐人與動物間的正向互動精神。而InterNICHE的方針與示意圖能夠幫助定義何謂人道取得,也詳列出非動物和動物材料的各式替代方案。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