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傅可思(Michael Allen Fox):簡單回應「自己要吃的動物自己獵殺」的肉食觀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傅可思(Michael Allen Fox):簡單回應「自己要吃的動物自己獵殺」的肉食觀
2020/01/13
點閱率:731

作者:傅可思(Michael Allen Fox)


圖片取自荒木飛呂彥的《JoJo的奇妙冒險》第四部「不滅的鑽石」的〈到鐵塔去居住吧〉,第43卷,頁12-13,東立出版社出版。 此跨頁呈現一名困居在廢棄供電塔的男子「鋼田一豐大」 ,如何靠狩獵與小型菜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鋼田一豐大」的生活方式其實代表「無法跨出食物來源」之範圍。圖片取自荒木飛呂彥的《JoJo的奇妙冒險》第四部「不滅的鑽石」的〈到鐵塔去居住吧〉,第43卷,頁14,東立出版社出版。

編輯室:以下內容摘自傅可思(Michael Allen Fox)的《深層素食主義》(Deep vegetarianism)第九章「良心與改變」第四節「一種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關懷生命協會所發行的繁體中文版第227至229頁內容。

為了方便更多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文分段較細,並附上圖片,因此與繁體中文版略有不同。

本內容是《深層素食主義》全書的結語,指出「選擇素食」其實不只是一種「飲食類別」的選項,在當前的生態環境與動物處境等困難問題之下,素食所代表的意義更在於一種動物、自然與人類的正面共存關係,因此傅可思說素食主義是A Way of Life

然而也有人質問,難道「非素食」的生活方式就無法比素食主義更恰當地因應當前的環保與動保等問題嗎?對此,傅可思舉了理查曼寧(Richard Manning)的意見作為討論對象。

曼寧認為多數人們生活在後工業社會結構之下,因此與動物和土地的接觸程度不若前人,素食主義也就是在這「都市生活」背景之下所產生的。曼寧還說道,(西方)都市素食者的飲食主要「仰賴超級市場」,他稱之為supermarket-dependent vegetarianism,從「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角度而言,這種食物獲取的消費模式,即便是素食也都不是值得鼓勵的生活方式,理想的狀況是獨行出獵的人(solitary hunter)採行「獵殺他或她自己的動物,並靠草原的生產維生」。

換句話說,像曼寧這樣的言論者乃是敏感地意識到,生活在當今的人們,已經不能像前現代的人們,得以生活在一種既不需煩惱全球性生態問題,也不需煩惱工廠式畜牧業帶來的吃肉問題的「美好」時代。曼寧之類的言論多少也預設了這種想法:對於人類來說,吃肉本來有它美好而無法輕易否定與抹滅的一面,是那「後工業社會」生活型態讓人與自然關係「不若往昔」那樣緊密深刻,才讓「肉食」沾染上種種負面的形象,而衍生許多吃肉的倫理問題,這是當代人們與生俱來的「包袱」。是對往昔那美好而沒有倫理負擔的肉食生活之嚮往,使得曼寧主張道,假如今人想要自由而沒有倫理包袱地好好享受肉食,那麼自己去獵殺生活在所屬棲地的動物來吃,應該是最沒有問題的方案了。

關於素食主義與都市生活型態的密切關係,傅可思大體上同意曼寧的說法。但傅可思認為,對動物與生態有足夠關心與敏感度的都市人,不見得少於那種住在鄉村而不關心動物並過著與自然疏離的生活之人。也就是說,有住在鄉村但對自然無感之人,也有住在都市但對自然敏感之人,因此,對曼寧所認定的那種自然與土地之貼近程度,就道德進步(moral progress) 而言,未必佔有曼寧所認為的那麼決定性的位置。

傅可思認為還有其他事情對於道德進步來說很重要,像是人們「瞭解情況的渴望、反省個別與集體人類活動後果的傾向、強烈的責任感」等。而這些促成道德進步的動力,恰好是曼寧等人想要擺脫的「包袱」。

換句話說,曼寧等人的主張背後,可能藏有不輕易接受動保運動倫理觀的傾向,將當代動保訴求視為某種後工業社會的不健全的生活方式之下的病態產物。關心生態環境也關心動物議題的人,對此應該謹慎辨識。


傅可思教授參與2005年關懷生命協會舉行的「一日一素」記者會(左起:作家洪嫘女士、錢永祥教授、傅可思教授、昭慧法師、性廣法師、傳法法師)

或許我已談了夠多,足以讓大部分讀者──不論他們贊成或反對素食──認識到素食乃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說,素食主義包含一種世界觀、一個道德企求,以及一套整合的信仰與實踐。對那些認真看待素食並採取這種做法的人而言,它可能和他們的精神與宗教取向,甚至他們對生命意義與宗旨的見識密切關連。有些人可能把這些看成浮誇的主張,但重點是:素食顯示出、同時也反映在我們對我們自己、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哲學觀點。

曼寧(Richard Manning)最近論稱,素食主義是一種「都市生活所造成」的現象,「一個因距離而生的產物」,或是因缺乏和動物與土地接觸而造成的產物12。他承認,素食主義者「提出──這是正確的、也是重要的──有關後工業社會形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訊息:我們的能量需求必須由目前的太陽輻射來滿足……吃穀類和蔬菜一般而言就是保存現存太陽能的一種方式。」13但是儘管這樣,曼寧接著為我們的時代建議一個懷舊的變通方案:單獨的獵人獵殺他或她自己的動物,並靠草原的生產維生。他斷言,這是比(一般而言)仰賴超級市場的素食更具能量效率的生活方式。14


李察曼寧(Richard Manning)的著作Grassland。 圖片來源:https://goo.gl/Zo5kgP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這些見解。素食是在都市產生的運動應該不令人驚訝。世界人口有越來越高的比率居住在城市,因此預期越來越大的道德指導從這個脈絡產生乃是自然的。此外,過去的道德與社會改革運動最常從都市發源,那裡有較完善的教育,對議題有較高的意識。

城市居民和動物及土地有較少的接觸,這點大體而言無疑是正確的。但這種接近性(proximity)作為促進道德提升的因素,似乎不比瞭解情況的渴望、反省個別與集體人類活動後果的傾向、強烈的責任感等因素來得重要。城市人可能關愛動物並具有生態上的敏感性,就像鄉下人可能不關愛動物並和自然疏離一樣。(Urbanites are no less likely to be caring towards animals and ecologically sensitized than rural-dwellers are to be uncaring toward animals and alienated from nature.)

最後,狩獵涉及能量效率以外的倫理議題;而我們也難以相信,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能回到單獨而過時的狩獵採集生活,藉此維繫其生存。此外,許多素食者現在有所選擇,採購地點可以從超級市場轉移到農人市場、合作農場、蔬菜農場,或者耕種他們自己的小小土地。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出,素食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提供許多人重新建立接觸土地和自然的機會,這種機會的喪失正是曼寧和其他許多人感到惋惜的。我們會希望這個過程在將來能持續並擴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瞭解素食非但沒有限制性,甚且會將我們從剝削動物、支配自然及彼此壓迫之中解放出來,並解放我們去以更正面、更肯定生命的方式來發現自己。

最後,我們來談談作為改變之促進者的意涵。我們很容易感到,面對亟需補救的大規模不公正或社會弊病,個人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但是首先,假如有什麼做法──例如吃肉──是錯誤的,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不要做,即使這樣做本身並不會改變世界。我們本身會因為做這樣的決定而更好。我們也應謹記,任何一個革命性社會運動都肇始於少數幾個獻身者,他們推動運動並且權充別人的替代良心,幫助別人得到更大的覺醒並獲得新信念的力量。

全球人口每天增加250,000人,這帶給我們一系列亟需處理的問題。即使是採取素食的方式來餵飽每一個人,都會對地球資源、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負荷量造成額外的壓力,但是,而我們看不見輕易的解決方案。然而,有一項估計指出,現今世界上已有40億素食者──光是在中國和印度就有23億15。若將所有因素列入考量,事態似乎很明顯:如果未來希望餵飽每一個人,那麼朝植物飲食方向的更大轉變將是必需的。

我希望,當讀者想針對本書所提出的議題做出自己的結論時,以上這些想法會有所幫助。

 

注釋(編號根據關懷生命協會繁體中文版)

12. Richard Manning,Grasslands: The History, Biology, Politics, and Promise of the American Prairie (New York: Penguin, 1997), p.273.

13. 同上。

14. 同上,p.274。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