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天冷賴床防中風

李偉文 的專欄

天冷賴床防中風
2022/02/08
點閱率:272

心血管疾病與氣溫及氣壓天候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人為了維持體內的生理代謝作用,必須維持固定的體溫,假如外在環境變化劇烈,人體會透過各種機制,想盡辦法保持固定的體溫。

比如說,天氣太熱時會流汗,用汗水的氣化讓身體降溫;天氣太冷時,會收縮末梢血管,不讓溫度從皮膚散失,同時把溫熱的血集中送到身體的中心,維持重要器官的運轉。

除了氣溫之外,氣壓也會影響到人體,例如氣壓下降時,位於內耳的壓力感測器會啟動,刺激交感神經,透過各種內分泌來調控身體,比如收縮血管以及活化痛覺的感受器,對周遭變化更敏銳,也因此有人在低氣壓時就會有神經痛或類風濕關節炎的疼痛。

血壓高的人在早上起床時最危險,因為一天裡最低溫都發生在清晨五、六點,太陽出來之前,而前一天太陽的輻射熱也散盡,幾乎任何人量血壓都會比自己正常的血壓還高,因此有所謂清晨高血壓的名詞來形容此一現象。

如果平常已經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患者,當寒流來的清晨,一不小心直接從熱熱的被窩翻身起來,接觸到冰冷的空氣,血管急速收縮,心臟必須更強力的打出血液才能提供各器官與組織足夠的氧氣與營養物質,瞬間血壓就會飆高,脆弱的腦血管被強勁血流沖破而形成腦溢血。

另外也有一種情況,因為不想在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所以晚上就不太敢喝水,但是睡覺時身體的水分還是會透過呼吸跟皮膚而散失,結果血液會變得比較濃稠,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每天睡前跟早上起床最好都要喝半杯至一杯的水。

冬天若強烈的低氣壓來襲,氣壓急速下降,再加上氣溫低,雙重因素影響之下,各種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就會很高,而且也有研究報告指出,若氣溫在短時間下降,血液中的紅血球,血紅素跟血清蛋白的濃度都會上升,血液自然就會變得濃稠,也因此平常即使沒有高血壓問題的人,因血液濃稠而導致血管阻塞的情況也常發生,就像所謂經濟艙症候群一樣,長時間身體不動,靜脈血流無法透過肌肉運動的幫浦作用迅速流回心臟,凝滯的靜脈血液會變得濃稠而凝結而形成血塊導致血管栓塞。

台灣有個研究調查,從歷年來死於腦中風的數萬個患者作統計,發現死亡率最低的氣溫是攝氏27到29度,每降低一度,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三,但是當氣溫高達三十二度以上時,死亡率卻增加了一點七倍,換句話說,天氣太冷太熱都對心血管不好,因為天冷會造成血壓高,天氣熱大量流汗,容易脫水,靜脈血液濃稠,這都是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有人喜歡泡三溫暖,在熱水與冰水池中交互浸泡,其實這是對我們心血管的極大挑戰,曾有人研究,只要把左手浸泡在四度C的冷水中一分鐘,收縮壓就會立刻增加五0mmHg,這表示平常血壓正常在120mmHg的人,也會因為手浸冷水使血壓瞬間飆到170mmHg。

皮膚碰到冷水或冷空氣,血管的平滑肌就會收縮,血壓就會上升,同時也會促進交感神經活化,交感神經也會導致血管收縮,同時也會作用在下視丘的自律神經中樞,造成血壓上升,這三種作用機制,幾乎都是同時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身體對寒冷的反應這麼激烈的原因。

所以,只要聽到氣象報告,說是今天半夜冷鋒駕到氣溫降低,晚上睡覺前,就要在床邊準備好外套跟圍巾,毛襪拖鞋也不要漏了。

圍巾很重要,因為我們在脖子兩側的頸動脈竇有個溫度感測器,即使我們身上穿很暖,還戴上毛帽,卻露出光禿禿的脖子時,人體還是會以為身體受寒了,立刻會啟動血管收縮機制,血壓還是會往上飆。

這些年在全球環境變遷的影響下,極端氣候發生的機率愈來愈高,因此如何控制好自己血壓的變化,也成為當代人另一個身體保健的重點了。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