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 的專欄 / 狐獴的沙漠悲歌:為何台灣不該圈養這種野性生物?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 的專欄

狐獴的沙漠悲歌:為何台灣不該圈養這種野性生物?
2025/06/12
點閱率:112

隨著近年來動物展演在台灣的越發普及,狐獴(Meerkat / Suricata suricatta)成為許多園區吸引遊客的焦點。然而,這些原產於非洲沙漠的動物,被迫生活在潮濕的台灣環境中,命運令人感嘆。牠們習慣的廣袤乾燥土地變成狹窄的人工圍欄,無法挖掘洞穴、無法逃避人群的目光。當我們為牠們的逗趣行為歡笑時,是否曾停下來想過,這些展演是否帶著牠們的痛苦?動物被迫扮演娛樂的角色,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為滿足自身需求而忽視牠們基本福祉的殘酷事實。

生態需求與行為特性:狐獴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狐獴是高度社會化的沙漠群居動物。

狐獴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通常以家族群體形式生活,群體內的成員緊密合作以確保生存。牠們對環境的需求極為特殊,包括:

  • 寬敞的活動空間:每個群體需要廣闊的空間進行探索和活動,以避免因空間受限導致的壓力與行為異常。
  • 挖掘行為的滿足:狐獴是典型的挖掘動物,牠們需要適合的基質(例如沙地)來建立洞穴系統,模擬其自然棲息地中的行為。
  • 隱蔽區域和避難所:這些設施能幫助狐獴躲避壓力來源,並提供安全感。
  • 溫暖乾燥的氣候:狐獴原產於沙漠環境,對高濕度和低溫極為敏感,過於潮濕的環境容易導致健康問題。
台灣不適合狐獴生存的結構性挑戰

台灣的氣候和環境條件與狐獴的原生地沙漠地帶截然不同,這種天然的生存差異使得飼養狐獴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雖然理論上可以通過科學設計來模擬適合的環境,但高濕度、有限的土地資源以及飼養知識的缺乏,讓這些需求無法真正被滿足。

  • 氣候差異:台灣夏季的平均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遠高於狐獴所適應的乾燥沙漠氣候。這樣的高濕度會直接導致狐獴出現呼吸道感染、皮膚問題等健康隱患。
  • 有限的空間資源:台灣都市化的土地使用模式,讓園區或私人飼養者難以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狐獴的天性無法得以展現。
其他異寵的困境與共同挑戰

台灣不適合異寵飼養的問題並不僅限於狐獴。其他常見異寵同樣面臨著不適應環境、棄養及動物福利問題:

  • 長尾絨鼠(龍貓):需要低溫乾燥的環境,而台灣高濕高溫的氣候讓牠們面臨多種健康問題,包括毛皮損傷、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系統問題,這些都源自於不適合的氣候條件和飼養環境。
  • 土撥鼠:需要地底穴居和群居支持,但在台灣的飼養環境中,其需求常被忽視。
  • 水豚:需要充足的水域與群體生活環境,但台灣的展演場所常因設施不足,導致健康與行為問題頻發。

展演場所所提供的水池狹窄,無法滿足園區水豚的游泳需求。/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攝

重構台灣動物展演模式:推動永續與倫理

狐獴的案例以悲劇性的方式揭示了台灣動物展演行業的深層問題:從設施的不合格到對基本動物需求的忽視,無不令人深感遺憾。牠們原本應該在無際的沙漠中挖掘、奔跑、享受陽光,而不是困在台灣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忍受有限空間和長期壓力所帶來的痛苦。

在全球共生永續意識逐漸抬頭的趨勢中,台灣應該採取更嚴格的異寵進口與飼養管制措施,停止引進不適合的外來物種,並專注於本地物種的保育與教育。同時,應引導動物展演行業採用全息投影等替代技術,既能滿足教育與娛樂需求,又能減少對動物的壓迫,展現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感與道德高度。

為動物福祉發聲,推動符合倫理的未來

異寵飼養不僅是動物福祉的問題,更牽涉公共安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狐獴應該在非洲的陽光下自由奔跑,而非被困於台灣不適合牠們生存的展演場域。我們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更符合國際倫理與永續價值的政策,讓台灣成為真正尊重動物的友善國家。

文 / 游依苓




作者》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iwan Animal Equality Association(TAEA)—動物權(Animal Rights)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