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與人相遇,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尋找相知相惜的好友

李偉文 的專欄

與人相遇,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尋找相知相惜的好友
2019/11/28
點閱率:761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不過,關於幸福的研究也告訴我們,跟他人之間有意義的連結,也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

古往今來所有宗教大師也不斷提醒我們,人是社群的動物,我們依賴他人而活,不論我們喜不喜歡,生命總是無時無刻都會因為別人的所作所為而受益,因此,我們大部分的快樂,當然是來自跟其他人的關係。

我也覺得,朋友是我們所能給予自己的事物當中最好的禮物,至於家人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禮物,因為我們的父母親,我們的子女,我們自己無法選擇,是上天安排的,但是朋友是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的,喜歡他才跟他做朋友,不喜歡就不要跟他往來,所以跟朋友的關係應該是全然快樂的,所以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人生禮物。

可是,假如是如此的話,為什麼阿德勒會說人際關係是所有煩惱的來源呢?

甚至,作家余秋雨也曾寫道:「常聽人說,人世間最純粹的友情,只存在孩童時代。這是句極其悲涼的話,居然有那麼多人贊同,人生之孤獨與艱難可想而知。」

余秋雨的看法是孩童階段只是嬉戲,友情的意義應該是在成年以後,但大家很懷念純粹友誼不存在成熟之後的交往中,是不是表示進入社會只剩下利益交換爾虞我詐,乃至於背叛出賣的殘酷現實?

或許這也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伊比鳩魯的忠告:「最快樂的生活是不必勉強與人交際或過問政治的生活。」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不要期待在工作場合交到好朋友,因為不管跟同事客戶或其他業務往來的人,彼此間有利害關係,在職場交朋友,真的搞不清楚別人是否對你另有所圖。即使不為錢,是否為了選票,或是為了推銷某種宗教觀念……當然,同事若在我們退休之後成為好朋友,那是賺到的,我們真的不能期待從工作中交朋友。

因此,一定要在退休前結交一些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再從這些朋友中找談得來、彼此相處很自在的人,想辦法繼續維持交往。雖然不管幾歲,在任何時候都能認識新朋友,但是退休後才認識的話,就會少一點經時間淬鍊的友情厚度。齊邦媛教授住進長庚養生村之後出版的《一生中的一天》這本書就寫著:「這些訪客和我有共同的回憶,所以我是歡迎的,至少感到我們是過去數十年累績的我,而不是僅剩餘年衰頹的我。」

是的,老朋友有共同的回憶,不管是彼此抬槓,消遣,戲謔中都有著相知相惜的了解,新朋友不知道彼此的過去,若常提及自己的往事,搞不好會令新朋友覺得你倚老賣老,自誇自擂而覺得生厭,反之亦同。

刻意跳脫職場的人際關係,交到新朋友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是參加旅行團,在長達數天的旅程中找到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並不難,花費多一點的是參加一些俱樂部,在共同興趣之下組成的團體,彼此會有很多話題,有同樣效果但是不需要花太多錢的是參加一些進修課程。

至於我自己採用的方法,幾乎不花錢,卻最容易結交到最棒、最熱情、個性最良善,也最值得當一輩子生活上的好朋友的場域,就是參加公益團體當志工。而且最好是實作型的公益團體,一起流汗、一起面對挑戰、一起面對挫折,彼此有所謂的革命情感。願意參加公益團體的人當然是關心社會也秉持正向生命態度的人。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在老後相處起來,是最令人自在愉快的。

不過,老朋友雖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輕忽新朋友,所謂老幹新枝,這些新結交的朋友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視野,在生命之流中注入新的活水。台大傅佩榮教授曾經建議的具體評估標準:列出最近一年裡最常來往的朋友名單,列出前十位,然後看看這十位朋友是認識多少年的朋友。傅教授認為,以自己的年齡一半為標準,如果是五十歲就是以二十五歲為界,十位中最好有二、三位超過這個年數,但是最好也有二、三位是最近三年認識的,其他的人數就介於這期間。

這是以認識年數來檢視,也有人以行業別來建議交朋友的種類。比如說,有人認為朋友中要有三師、律師、醫師跟會計師,那麼生活上有什麼相關問題,都能找到信任的人當諮詢。孔子擇友的標準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也有人認為三類朋友不能少,一是職場朋友,幫助我們事業;二是道場朋友,幫助我們人生;三是醫生朋友,提醒我們活出健康。

其實提到醫生朋友,除了給我們建議與諮詢外,真正要在我們退休,甚至年老後能具體協助的,恐怕要小我們二十歲左右的醫生,不然我們到了八十歲,那位醫生朋友早就從職場退休,不管人脈經驗技術,恐怕也都使不上力了。

其實前面提到的那些標準,聽聽就好。我覺得在真實人生裡,退休後最棒的朋友就是彼此相處很自在,所謂自在就是你每天跟他一起吃飯也不會厭煩,兩人一起相坐無言也不會尷尬,當然,能常相處的朋友也不能是那種整天埋怨批評的人,因為那種負面能量會耗掉老年人最珍貴的活力。

當我們自己充滿熱情正面能量地持續在社會上努力並且參與公益活動時,一定會吸引到跟我們同樣素質的人,總覺得與人的相遇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值得我們好好珍惜與感恩,而當我們身邊匯聚了這麼一群人可以在人生道路上同行,一起慢慢變老,這是很幸運的,這樣的幸福很確定,也讓人很安心。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