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教養從餐桌上開始》讀後:從年夜飯談餐桌上的親子教養

李偉文 的專欄

《教養從餐桌上開始》讀後:從年夜飯談餐桌上的親子教養
2020/06/25
點閱率:523

對全世界的華人而言,一年裡最重要的家庭時間,絕對是闔家團圓吃年夜飯這個時刻了。自古以來,不管漂泊到哪個地方,到了除夕前,總要不遠千里趕回家吃這麼一餐飯,身為掌廚的一家之主,為了這一夜,也會忙上好多天。

農曆新年除了是每個孩子期待的節日之外,也是傳承文化的最好時刻。從年前的大掃除,然後採買與準備屬於這個節日才會有的食材,不管是禁忌或期待,樣樣都蘊含整個民族文化的典故。

在台灣的年夜飯以及春節過年會準備的食物裡,很多都是依諧音討個吉利。比如供桌上一定擺「鳳梨」與「橘子」,象徵好運旺來與吉祥;年糕是年年高升、菜頭代表好彩頭、吃水餃則取其元寶形狀;另外餐桌上一定要有「長年菜」,代表長壽;同時也要有不能吃完的魚,象徵年年有餘,雞也是連頭帶屁股的整隻「全雞」,象徵全家福(雞的台語發音與「家」的發音雷同);另外也會吃魚丸,蝦丸、肉丸,意旨「三元及第」(丸與元同音),所謂三元是指狀元、會元、解元。

記得我小時候,家家戶戶還會自己做年糕、蒸發糕,大半個月街頭巷尾都會飄來只有過年才會有的香味。那種興奮與溫馨,在回憶中是如此鮮明,只可惜隨著時代變遷,雖然年夜飯依舊是全家用餐團聚的時刻,但是年夜飯的準備已經不再那麼費工,大多數人是買現成的,甚至全家人一起到大飯店吃年夜飯,也愈來愈流行。

最近看到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其中有個章節提到透過團圓吃飯來分享食物對家人長輩的祝福,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期待年夜飯的場景。

白小良是台灣第一個公費留學的營養師,有營養學碩士及公衛碩士的學位,但是二十多年前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全家移民到美國,就開始當全職的家庭主婦。她深信家庭教育從餐桌上開始,在她的孩子都上大學之後,她又去修營養教育的博士學位。

她在本書中,建議了幾項給父母親的飲食指南:

每天至少一次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準備一餐飲食。

每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參與餐點的準備(和孩子一起準備星期一的午餐盒)。

每兩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前往市場共同採購新鮮食材。

每一季節至少一次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品嚐自己做的菜餚,絕不是外帶的成品。

每一學期至少一次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共餐(讓孩子參與菜單設計)。

其實這些建議不見得很難做到,即便是當職業婦女,就像我太太是忙碌的上班族,但是只要我們覺得這件事是重要的,就應該能夠做得到,總覺得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會湧現幸福的感覺。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家庭主婦或主夫,一定會嘆口氣說,可是我下班回到家都快七點了,也快累死了,怎麼可能會有時間跟體力再做飯呢?

話雖然沒錯,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就像我太太,平常很忙,但是會用周末假日時採買準備好食材,甚至先裝好飯盒冷藏起來,同時有許多湯或菜可以一次先煮起來,然後用製冰盒冷凍起來,每一天下班拿出一小份加熱就立刻可以吃了。

書中也提供了一道最家常、最不起眼的餐點,但是最方便,好好處理也非常好吃又營養:那就是炒飯。

白小良博士說:「炒飯是最容易含括多種食材及色彩豐富均衡飲食的一道料理。所以我會在最忙碌的時候多準備一些糙米飯、將剩餘的糙米飯放在冷凍庫或冷藏,需要時加上雞丁或燻鮭魚、蛋、胡蘿蔔、筍丁、蔥、香菇、青椒和冷凍的豌豆,就成為一道含八、九種食物、色香味俱全的餐點。」

我太太給孩子帶的飯盒經常就是以炒飯為基底,然後再很快地燙一兩份青菜,加上水果就是很棒的一餐。我們家也常吃什錦湯麵,反正把包含所需營養素的食材,全丟進鍋裡一起煮,最後再加上另一鍋清煮的麵條,很快地也是一頓營養又美味的餐點。

家裡若是有小小孩,父母最傷腦筋的大概是孩子的偏食問題,白博士建議要「視而不見」,假裝沒有這個問題,然後不動聲色地用迂迴的方式來矯正,比如說儘量提供各種不同的食物,而且反而要減少孩子已經偏愛的食物,總之讓他們接觸許多新的食材與食物,不要刻意提醒孩子的偏食或責罵或威脅。

書中白博士也提供了幾個方法來矯正孩子的偏食現象,抄列如下:

  • 尊重孩子的食慾。不要強迫或用交換條件誘導孩子吃完碗中食物,這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下和食物對抗,甚至在用餐時間出現焦慮,反而降低飢餓或吃飽的敏感度。分量不要給太多,若不夠,也讓孩子自己有自主要求的機會。
  • 堅持常規,每天用餐(包括點心)的時間最好定時。
  • 讓孩子嘗試新的食物要有耐心。適時的找機會和孩子討論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和口感。
  • 增加進餐樂趣。
  •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
  •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吃各種食物。
  • 準備食物時要有點創意。
  • 用餐時間必須減少干擾、務必將電視關掉。
  • 不要用甜點作為獎賞,這樣會誤導孩子以為甜點是好的食物。
  • 不要迎合遷就孩子的偏食而另外準備食物。

「只要有心,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而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

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我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會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