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植物肉安全嗎?健康嗎?能否取代動物肉?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植物肉安全嗎?健康嗎?能否取代動物肉?
2021/07/06
點閱率:521

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記者)


植物肉的宣傳海報,強調環保理念。(拍攝:蔡育琳)

近年來植物肉相當風行,在台灣除了有國外品牌進口,也有本地廠商推出相關產品,一時間「植物蛋白」成為熱門關鍵字,常有大筆投資、新產品或新通路的報導。在植物肉的宣傳中經常提到環保、動保,呼籲消費者為此選擇植物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也提升了民眾對於植物肉的需求

不過回歸到本質上,植物肉是一種加工食品,是否足夠安全、營養、健康,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植物肉會是一時流行或長期發展,這些因素都是重要基礎。本文訪問了食藥署、國健署及食品業者,並參考國內外資訊,與大家一起探討。

 

素食標示
 


素食5標示,因應台灣素食文化特有的規範。(來源:國民健康署)

大部分的植物肉都屬於素食範圍,依照衛福部「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之標示規定」,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者,應於包裝上顯著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植物五辛素」等字樣,違反者可處新臺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

●全素或純素:不含植物五辛(蔥、蒜、韭、蕎及興渠)之純植物性食物。
●蛋素:全素或純素及蛋製品。
●奶素:全素或純素及奶製品。
●奶蛋素:全素或純素及奶蛋製品。
●植物五辛素:植物性之食物。(含奶或蛋者須於內容物名稱內說明)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說明,這5種素食標示是自主性的,若該產品沒有宣稱素食,並不算違法,也不用分為5種素食。至於業者在實體賣場及購物網站,將植物肉放置歸類於哪一個區域,李婉媜表示在經營管理上仍以業者分類為準。

無論素食或葷食、進口廠商或國內業者,所有包裝食品都需依法標示,李婉媜建議消費者,購買食品應先看清楚保存期限、添加物、營養成分等,法定必須標示的8大營養成分包括: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鈉、糖類。

就記者探查所見,市售植物肉皆有明確的素食標示,例如Alpha Nugget樂樂雞塊Gardein魚柳條為植物五辛素,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Omni Pork新豬肉三機植物肉堡排為純素。至於放置及歸類的區域,在實體賣場放置於素食區或冷凍食品區,在購物網站則有歸類於加工肉品區的例子

 

食品添加物
 


進口植物肉除了原有的標示,亦需遵照台灣法令做出標示,包括食品成分及添加物。(拍攝:蔡育琳)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規格及其使用範圍、限量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食藥署食品組副研究員王姿以表示:「所有食品的添加物,會經過嚴密的安全評估才核准使用,業者使用的添加物只要符合台灣的法令規定,這個產品就會是安全的,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現在相關的標示都非常嚴謹,消費者可透過產品標示來做選擇。」

依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有793種添加物依限量規定可合法添加使用,那麼植物肉有哪些添加物呢?

王姿以舉例介紹,Omni Pork新豬肉添加的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是品質改良用、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也是營養添加劑。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添加的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是營養添加劑也是調味劑。許多植物肉都會添加的甲基纖維素(Methyl Cellulose)是粘稠劑,可使用於各類食品。

加工食品裡面的添加物,是否不太健康、不夠天然呢?王姿以說:「其實很多添加物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成分,就算不吃含有添加物的食品,也可能會吃到這些成分。有些添加物是從天然成分萃取,不一定是化學合成,例如氯化鉀是自然界就有的成分,只是我們把它變成添加物用在食品中,改善食品的特性、口感、風味等。」

王姿以強調,衛福部鼓勵民眾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但並非吃加工食品就一定不健康,而是要適量攝取各類的食物。

食品檢驗
 


左:在食藥署網站可下載《食品檢驗技術及常見問答》。右:食藥署會公布篩檢資訊,提供各界使用。

過去在台灣曾發生素食產品被摻入葷食的情況,該如何確認業者所標示的素食宣稱屬實?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林澤揚介紹,他們所使用的分子生物檢驗技術,可進行DNA鑑別,確認產品中是否含有牛、豬、雞、魚、鴨等動物成分。

「研發檢驗方法是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據法規的需求、市售產品的成分,我們會隨時開發各種檢驗方法,經過正式的審查程序,在食藥署的網站公開,讓各界參考使用。」林澤揚說明,檢驗範圍包括微生物、動物用藥、農藥、添加物等,都會看需求而改進,目前他們對植物肉並無特別檢驗,但在技術上都沒問題,「植物蛋白做成的產品,包括添加物、動物性成分,我們都有相對應的檢驗方法。」

宣稱全素的產品若被驗出動物基因,即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7款「攙偽」之規定,將被處6萬至1500萬元罰鍰。此外,食品不得為不實之標示、宣傳或廣告,若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將被處4萬至20萬元罰鍰。若因製程品管不當而造成之結果,則涉屬違反「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The Regulations on Good Hygiene Practice for Food),若經令其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將會被處6萬至1500萬元罰鍰。

 

食品查驗

依據食藥署公布的《市售素食食品標示符合性調查》,比較從2004至2017年的素食食品市調結果,不符合規定的比率由25.2%下降至6.6%,可見市售素食產品標示符合性已明顯改善。

另外依據食藥署提供的資料,從2019年至2020年9月30日止,有關進口植物肉「未來漢堡排」、「新豬肉」之邊境查驗情況如下:

 

品名

報驗批數

淨重(kg)

檢驗批數

備註

未來漢堡排

21

53,272

1

檢驗甜味劑符合規定

新豬肉

11

82,824

0

-

總計

32

136,096

1

-

由上表可以看到,目前在邊境查驗僅有一次甜味劑的檢驗。另外食藥署也會進行「節慶時令食品稽查抽驗專案」,最近一次是2020年的清明節稽查,抽驗項目中有不少素食食品,例如素三牲、素雞捲、香菇素魚、純素里肌火腿等,由於大多沒有註明品牌,記者無法確認是否有新興的植物肉產品。

 

飲食建議

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的食品,雖說植物蛋白越來越受到推崇,但畢竟植物肉還是加工食品,到底民眾該不該多吃?能不能取代動物肉食品?

衛福部國健署說明,他們建議民眾多選擇天然、在地的食物,優先選擇原態的植物性食物,避免過度精製食物。在國健署訂定的「每日飲食指南」中,將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稱為「豆魚蛋肉類」,動物性的蛋白質食物因為脂肪、飽和脂肪酸含量比植物性蛋白質高,因此建議民眾優先攝取黃豆、黑豆作成的豆製品。目前為止,每日飲食指南中並未納入對於植物肉之相關建議。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食物安全中心)

2019年,香港政府食物安全中心針對植物肉做出報告:《新興食品-植物肉/素肉及培養肉》,文中介紹了植物肉及培養肉的差別,並提供了給業界的建議:「確保所售產品適宜供人食用、確保食物標籤上的資料屬實及無誤導成分、在食物標籤上作出正確的描述及提供足夠資料,以便消費者作出知情選擇。」報告中給市民的建議是:「購買食品前參閱包裝上的食物標籤,以清楚了解所含成分、查看營養標籤上所示的鈉及脂肪含量,並選擇含有較少鈉及脂肪的植物肉/素肉產品。」


根據報導,史丹佛醫學院研究者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布一篇36人小型研究,探討植物肉取代動物肉的生理影響,發現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植物肉組的相關數值表現優於動物肉組,不只減少膽固醇及體重,還降低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食力foodNEXT》的營養師張越評說:「植物肉不含膽固醇的特性,對我們心血管疾病預防有幫助,但在挑選商品時,仍建議留意營養標示飽和脂肪量,含量越低,在營養層面來說更有優勢。」她認為關於植物肉的爭議,例如植物蛋白好壞、調味劑添加、鈉含量高、缺乏紅肉中的礦物質,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主要還是看民眾如何均衡搭配飲食,是否遵循低溫、少油、少糖、少鹽的烹飪原則。

 

業者說明
 


三機植物肉的檢驗報告,確認食品安全性。(資料來源:鈺統食品)

隨著民眾對於食安意識的提升,各家廠商也不敢輕忽大意,植物肉要如何讓消費者安心食用?鈺統食品公司副總經理謝孟晃表示,有兩個重點就是:權威認證、公司管理。他們去年成立了內部的食安中心,研發團隊中包括法律顧問,對於法規及標示都很注重,工廠每年各種稽核查驗約有30∼40次。

鈺統以穀物加工為主,早有生產素肉的技術,最近推出了三機植物肉,已通過慈悅潔淨認證,無添加防腐劑、人工香料、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劑、漂白劑、保色劑、結著劑、含鋁膨脹劑。另外也委託SGS做檢驗,確保無動物性成分、無農藥殘留。

關於國內外的多家植物肉品牌,謝孟晃認為大家是營造共好,而非競爭,他說:「植物肉對於環保、減碳、生命權利、永續地球等,都有正面的幫助,所以有更多食品產業加入是一件好事。我們注重的是將植物肉的好推廣出去,讓素食者、葷食者都能享用美味營養的植物肉產品。」

謝孟晃認為在市場面前,產品是沒辦法說謊的,美味、安全、價格實惠的產品,往往是消費者的優先選擇。全球有許多業者在開發不同類型的植物肉產品,他們則是針對台灣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來研發,例如宵夜族偏愛的小吃,以豐富民眾對於餐桌的想像,讓大家愛吃植物肉,並作為主食的重要選擇,進而達到「共好」的目標。

 

植物性飲食
 


加拿大食品指南,鼓勵民眾多吃蔬果。

2019年加拿大衛生部推出食品指南,蔬菜水果佔了50%,全穀物25%,蛋白質25%,介紹了植物性食物(plant-based foods)的多種好處,可降低癌症、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在這份指南中,蛋白質的來源包括「扁豆、堅果、豆腐、瘦肉、魚、蛋、不加糖的牛奶及強化大豆飲料」,並建議民眾「更經常地選擇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每周準備幾次無肉的餐點,將主菜改為各種豆類。

正如業者謝孟晃所言,他們不會特別強調推廣蔬食,因為目前的飲食趨勢是蛋白質,但攝取動物蛋白可能含有高膽固醇、高脂肪,所以建議大家多攝取植物蛋白。謝孟晃表示:「也不要說完全替代肉,能替代一兩餐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或許這是另一個發展方向,將植物肉常態化,讓民眾當成一般食品接受,只要好吃、安全、價格合理,自然會受歡迎也提高替代率。

植物肉的風潮越盛行,相關的探討就越多,從食安、標示、成分,再到營養、健康等,是否能取代動物肉,短期內可能沒有一個結論,但各方的關注及監督肯定不會少。植物肉不算最健康的食品,也不是最不健康的食品,比起植物肉的添加物,動物肉的風險顯然更高,除了最近在台灣引發爭論的瘦肉精,多年來全球使用的抗生素也是一大問題。

2020年的一篇報導中,據《Science》期刊研究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非洲、亞洲和南美洲肉類產量增加了68%、64%和40%,而這少不了抗生素的功勞。抗生素不僅能夠減少疾病的感染,還能大大提升肉類的產量……近20年來,這些動物體內細菌的耐藥性增加了近2倍,比如大腸桿菌、彎曲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當人們食用這些肉食時,這些致病菌很可能傳到人身上,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左為動物肉加工食品,右為植物肉加工食品,今晚你想來點什麼呢?(拍攝:蔡育琳)

植物肉為何會流行,並有許多大廠投注、名人提倡?首先,畜牧業已造成太多問題,地球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擴張;其次也是因應人類的需求,植物肉或許不是健康飲食的首選,但它能滿足部分民眾對肉食的口腹之慾,當人們吃下一個植物肉雞塊、漢堡排的時候,確實減少了一個動物肉雞塊、漢堡排的消耗,這是蔬菜水果做不到的事情,即使它們更為健康。

植物肉是植物性飲食的一種,卻又有其獨特地位,包括行銷能力、話題熱門度、與餐飲業者的合作等,在它逐步拓展市場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環保、動保的思考。過去常見某種食物流行,有些來自商業炒作,未必經得起考驗,植物肉是否能長久停留,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或許這將是人類飲食文化的轉折點。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