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走入自己的內在

李偉文 的專欄

走入自己的內在
2025/03/25
點閱率:236

有調查研究發現,一九五0年代的法國,人們平均每天步行七公里,如今卻只剩三百公尺。現代人除了在家裡做點家事或前去開車,幾乎身體不再移動,有人形容,我們運送自己的身體,但是身體卻不再運送我們。

對現代人來說,身體的移動是在刻意去運動才會發生的事,但通常只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只有漫遊者讓身體再度派上用場,一步接著一步,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但也沒有一定要到達的目的地,重點就只是移動。

步行放慢了世界的速度,也因此才能重新獲得世界,進入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不再形色匆匆,隨時自在地休息與品味風景。

只要一上路,就從日常生活的繁瑣中解脫,不管是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幾星期,都能深入自己的內在,聆聽風的呢喃,大地的無聲之歌,走在現實與夢境的邊緣。

走路是獨處的一種方式,可以療癒被訊息過度轟炸的現代人。藉由在廣大的空間步行能夠與心中浩瀚的宇宙融為一體,邊界會消失。

也有人形容長時間的行走會像是潛入世界另一個層次,另一個時空。即使走過村莊,路過城鎮,遠遠看著其他人的生活,平靜地走著自己的路,彷彿自己是來自於另一個銀河系。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有。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在孤島離群索居,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只有走路,正在走路時,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就不會是掛在網上,深陷其中的時候,即使在熙熙攘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走路,也是帶著「自己」在喧鬧中獨自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龍應台如是說。

因此,只要走路,就一定是我的身體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走路是獨處的實踐。在一年裡,無論如何忙碌,她決定每天走路,而且走路時,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從堤岸邊回來,她在一扇窗前停住腳步。

「一隻貓從屋裡突然躍上窗台,往外凝視。

錫葉藤在白牆上沿著竹子攀爬,陽光把葉子和竹子投映在牆上,飄忽葉影與濃綠的葉片交織,風動、葉影和葉片在光裡虛實搖晃。

貓睜大眼睛,注視這風,這光、這葉、這藤、這竹、這忽靜忽動、忽明忽滅。」

她在溪邊走了四公里,才找到一個全黑沒有路燈的地方。然後坐在黑暗裡,細細看 黑:

「耳朵習慣了靜以後,就聽見遠處的海濤澎湃。

嗅覺在黑暗中更分明地辨別了七里香的聞香方向。

眼睛習慣了黑之後,就看見椰子樹上的天空,星星如此繁密卻又粒粒清晰,彷彿有人用盆子裝了星星,翻過來把所有的星星往椰子樹亂倒一通。」

當我們慢下來,就會看見很多東西,溪畔草地的草,當你不認識它們的時候,就叫它草,當人們不認識而且不喜歡的時候,就叫它雜草,但是假如我們跟龍應台一樣,願意慢下來,凡是一旦知道它的名字,就改變了你跟它在宇宙裡的關係。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破解學習的神秘魔法     |      回 李偉文 的專欄     |     百衲衣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