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從希望之屋到太陽房子

李偉文 的專欄

從希望之屋到太陽房子
2019/07/20
點閱率:629

「出來玩!出來玩!出來玩!」

「不行,我媽媽不准!」

「不行,我媽媽說我才洗好澡,不可以弄髒!」

「不行,我要考試了!」

拜託拜託,請不要跟我們以前一樣。

這是當年遠在德國教書的胡湘玲,於二○○三年初寫的一封信的開場白,邀請大家到南投地震災區蓋房子。對三、四十歲以上的朋友來說,相信對「╳╳╳,出來玩!」這個句型應該很熟悉,在那街頭巷尾還可以玩耍的年代,在那還沒有層出不窮綁架案的年代,誰沒有在彼此的門外高聲呼喊過「╳╳╳,出來玩」?

不過,令我疑惑的是,蓋房子也算是「遊戲」嗎?

夫妻倆都擁有博士學位的胡湘玲及韋仁正,以開party的心情說道︰「在整個混沌不明的未來展望中,我們希望以樂觀的心態,進行一些愉快的社會實踐。」在動手實作的過程中,除了幫助九二一災民重建家園外,還藏有更深層的涵意︰重新審視在台灣一直被忽略的技職教育,以及節約地球資源,為打造更好的台灣而努力。

胡湘玲的專長是社會科技和生物科技學,先生韋仁正則專精於數學,原本兩人與「蓋房子」根本沾不上邊,直到二00一年,不小心買了一棟位在德國Löhne小鎮,建於一八四年的老房子。

這可不是普通的水泥磚房,而是列為「生活古蹟」的房子:一種德國傳統的黏土木架屋,整棟建築以木架為主結構,牆面則以黏土攪拌木屑及水所混合而成的黏稠團塊構成。房子已經老舊,必須經過整修才能居住,而且依照規定,得採用德國「復古工法」來進行。

從此,他們的生活與這棟房子緊密結合,據湘玲的說法是,他們「被這棟老房買下」了,從此得為它賣命工作。不僅如此,湘玲因為本身所學,對工匠與社會科學發展之間的關係感到特別好奇,還訪問了幫忙整修房子的匠師,從而瞭解他們所有的人下班後會去踢足球,甚至去外縣市比賽;也有人結合本身的專業加入「德國家園協會」,甚至前往白俄羅斯,協助車諾比核電廠災變的災民遷村建屋。這些台灣人所稱的「水電工」,對自己的生活安排感到滿意,對專業則抱持謹慎與自信的態度,令湘玲夫婦非常欣賞,且深受感動。

二○○三年三月,湘玲夫婦與國內的謝英俊建築團隊合作,在德國邀約了三位專業匠師來台,為南投潭南地區的九二一震災災民搭建會呼吸的節能建築。

在早期傳統社會中,蓋房子是一種集合式的勞動,一戶人家要搭建房屋,親友鄰居都會協力幫忙。因此湘玲回台灣前,寫信請我幫忙邀請一群志工朋友來玩,她在文章中寫道︰

「如果你得鎮日困守書桌、辦公桌、電腦桌,憧憬貼近陽光與流著汗水的工作,欣羨頭一沾枕便能呼呼大睡的幸福,也期待證明自己還具有勤用四體的創造本能。如果你生長在都市,從小除了乾淨的制服加上手帕衛生紙之外,不知道怎麼用泥巴來焢土窯。是的是的!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我們要一起用泥巴蓋房子。」

「無論是小孩、年輕人,還是老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專業還是非專業,大家都可以在黏土木架屋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是一個強調社會參與式的建築方式,也是找回信心、成就自己的方式。這個所被成就的自己,不僅是被幫助的災民,也是可以幫助災民的我們。」

可惜當時我抽不出空來,沒法參與他們這場party。但之後從湘玲帶來的紀錄片中,我看到每一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不論是出於好奇,或是「好玩」的心情來參與,他們所得到的不僅是助人的快樂,還透過這個「會把手弄髒」的工作,重新摸索出早已遺忘殆盡的生活技能。

二十多年前,到德國留學前湘玲是環保運動的健將,因此學生時代就認識湘玲的朋友聽說這件事,難免會問:「現在不反核了嗎?」這時,仁正便會開始計算:以風力發電為例,一棟節能房屋可以省下百分之十二的用電;以太陽能發電來估計,可省百分之一•二;若以核能發電評估,則可省下百分之七十。

結論是,台灣只要省下百分之三十的用電量,就不需要再蓋核能電廠了。

如果不特別說明,很難想像這對用行動愛台灣的夫妻,住在半個地球遠的德國。每當我向朋友介紹這對「德國回來的」夫妻時,都會遭到他們糾正:「我們從沒離開過台灣,只是住得比較遠。」

在蓋完濟南的房子後,他們就更常回台灣了,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得到金鼎獎的好書──《太陽房子》,相信可以用最少的能源創造最舒適的生活,也就是結合了再生能源與建築的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茂迪公司的創辦人鄭福田先生看了這本書之後深受感動,決定以個人名義出資捐贈,在台灣興建一幢太陽房子。在湘玲與仁正的規劃下,由張清華與郭英釗建築師設計監造,在台北萬華地區的青年公園裡,就此出現一棟二層樓的太陽房子,一樓是全年無休的智慧圖書館,用悠遊卡就可以進入借閱書籍,二樓是節能展示館,除了開放民眾自由參觀之外,也接受團體事先預約的導覽。

這間兼具實用與示範的太陽房子,結合了建築周邊的自然環境,將主動性使用太陽能,也就是能夠主動產生能源的結構,以及被動使用太陽能,也就是被動節能的設計概念,在這棟建築物裡同時呈現。

胡湘玲與韋仁正在德國成立了一個民間社團──汗得學社(HAND AInitiative e. V),後來在台灣也成立了台灣汗得文化協會,從學社縮寫的中文諧音,恰巧可以引申出這樣的意涵:用雙手做,流汗必有所得,即可看出他們推動以身體對話,實踐另類生活型態的理想。將來他們還會持續地蓋房子,蓋出自己的、也幫助需要的人蓋……。

在保護台灣環境的運動中,他們的作法不但務實,且相當有創意。在我看來,與其說湘玲和仁正是環保人士或社會運動者,不如說他們是步履輕快的實踐者,他們回到問題的源頭,把嚴肅的議題簡單化,以更有效、持續的方式喚起全民共識,讓我們的生活和環境都能改善,也讓所有參與其間的人,「玩」得不亦樂乎。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