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無所不在的會議―與AB寶談組織發展7之4

李偉文 的專欄

無所不在的會議―與AB寶談組織發展7之4
2022/05/04
點閱率:262

「唉哦!好多會要開喔,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會啊!」A寶看著她下個星期的行事曆,不禁唉聲嘆氣。

「你現在還只是個學生,只不過有個校外實習,也有些同學合作的計畫在執行,開的會還算好,等到你進入社會工作,那才真的有開不完的會啊!」我安慰A寶。

B寶有點不解:「開會很浪費時間,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開會?」

我開玩笑的說:「據說每個員工最討厭的事就是開會,可是麻煩的是,每個主管或老闆,唯一能「辦的公」,就是開會。他們只有透過開會知道大家事情做得怎麼樣,透過開會掌握進度或督促員工。長官除了開會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事了。」

在客廳一角,對著電腦趕報告的媽媽說話了:「幸好現在有可以上網連線的手機,解救了大家開會的無聊!」

我哈哈大笑,然後跟AB寶說:「開會往往是耗用了大多數人的寶貴時間,換取有限而且不見得行得通的意見,所以在召開任何會議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計畫與準備,我們要思考會議的目的與種類。A寶你說說看,開會有那些目的?」

「咦?開會不就是要交換意見,討論怎麼做事,或分配工作嗎?」

「B寶,你呢?開會還有哪些目的?」

「彼此溝通,或者提出某個建議,徵求大家的支持或者授權。」

我為AB寶按讚:「你們說得好,其實開會可以算是比較正式的溝通方式,會議也不見得都必須很正式的排排座,有主席或記錄,有這麼種說法,人多開小會,人少開大會,也就是人多的會議通常只是宣布事情,完成法定程序,取得授權,很少在這麼多人參加的會議中討論真正的決策,反而是少少幾個關鍵性的人關起門來討論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人少開大會。開會的形式與目的有很多種,除了實質討論,表決取得授權,還有宣傳事項或藉此獎賞或懲罰等等,以後你們有機會主持會議時,要思考開會的真正目的以及如何在短期效率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平衡。」

A寶有疑問:「什麼是短期效率和長期效益?」

「有時候我們為了時間緊迫希望能儘快有結論,以符合效率的標準,但是若沒有處理好與會者不同的意見,而產生誤會或有心結,以後反而必須耗用更大成本去收拾後遺症,在長期效益來講,是得不償失的。」

我看看AB寶,強調:「以現你們開會的需求,都算是同一個團隊彼此實質的討論與溝通,不是那種爾虞我詐的各部門搶資源的會議,或者釐清責任歸屬的檢討會,所以你們這種同一團隊的會議,我覺得一定要有笑聲,開完會大家道別離去時,很希望彼此能再一次相會,這才是一次成功的會議。」

B寶問:「如果我們進行的是實質討論,若是有二個不同主張彼此對立,僵持不下該怎麼辦?這樣很難會有笑聲吧?」

「嗯,事先如果知道有爭議,主持人要在開會前或開會之初先幫大家打預防針,強調有不同的看法以及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歡迎的,你們也可以引述權威提出名人講過的話來佐證,羅伯甘迺迪曾說,光是容許異議不夠,我們還必須爭取異議。另外也有不知道是誰說的,如果大家什麼事意見都相同,或者什麼事都沒有其他意見,那麼你可以確定只有一個人在動腦筋,或者大家都沒有認真去想!」

「哇!這兩句話很棒!我要抄下來!」說著A寶就去找紙筆。

我又想起一個小訣竅:「如果在開會之前,你知道有二種不同主張,你是主席,你們的資源或條件只能選擇一個,可是二派人又互不相讓,非常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你們該怎麼處理大家才不會傷感情?」

A寶似乎沒有辦法:「大家充分討論之後,就表決囉。」

B寶補充:「當然要來點場面話,說雙方意見都很好,但是我們現在先採取這個意見,以後有機會再試試另外的做法……等等安慰的話一定記得說。」

我搖搖頭:「如果雙方很堅持,這些場面話功效是不大的。我的建議是,當你事先就知道有二個對立意見,就私底下拜託親近的好朋友提出第三種甚至第四種方案,當團隊從三四種方案要選出一種,沒被挑到的人,面子就比較不會掛不住了,情緒也比較不會那麼差,你們想想看,如果你參加某個比賽,二人參賽,你落選,是不是很沒面子,但是假如是四隊選出一隊,其他沒得名的也就比較無所謂了!」

「哇!真是高招!」AB寶恍然大悟。

「其實做一個好的領導者或者主持一個會議,重要的是有沒有同理心,體貼別人的心意,只要常常站在對方的立場,揣摩別人會有什麼感受,也就是所謂待人處世的二大黃金定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己所欲,施於人。」

說到這,我又想起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你們辦完活動會開檢討會還是慶功宴?」

A寶想了想:「我跟朋友大部分是慶功宴,但是學校社團通常還是會檢討一下。」

B寶說:「我們社團辦大活動,例行都會開檢討會。」

我搖搖頭:「我主張開慶功宴,絕對不要正經八百的開像是批鬥大會的檢討會。」

B寶有疑問:「有檢討才會有進步,以前你不是一直教我們,找出錯誤好好訂正是最棒的學習嗎,怎麼現在反而不要去檢討了?」

「我覺得偶發事件的檢討對下次活動的改進並無幫助,在活動執行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狀況是個人因素導致的,比如遲到啦,或一時疏忽,或一時反應失當,或說錯話……這些失誤,有時候的確會造成活動中相當大的困擾,但是我相信犯錯者本人一定已相當懊惱或後悔,若是活動一結束立刻當場檢討,假設在檢討過程若表達語氣不太好,是不是反而會讓犯錯的人覺得很丟臉,而且既是偶發,下次辦類似活動就不見得會再犯,就算會犯,也是不同的人犯不同的失誤。檢討偶發因素,對改善是沒效益的。」

我讓AB寶想一下,才繼續說:「有效的檢討,一定必須是建設性的,我們絕對不必要以「找出誰犯錯」為目的檢討,而是找出下一次辦類似的活動,該做那些結構性的調整或流程的變動。每個活動當下的情境,所有人事物等等的時空條件不一樣,若是針對「個案」或「特殊狀況」或「個人疏失」來檢討,對下一次活動的改進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反而使得犯錯的當事者在眾目睽睽的指責下無地自容或反目成仇──我所說不必要開的檢討會是屬於這一類的。我通常習慣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情?你做這個動作希望能達到什麼效果?」也就是常常回溯事物的初心,常常探尋最終的目的,那麼就比較容易超越事物處理過程心然遭遇到的旁枝蔓節,紛紛擾擾。」

「因此,有效的檢討是由幾位活動主要的負責幹部跟更高階層的主管,就整個活動的行政流程或更高的策略方向來討論,在這次活動結束後,收集更多資料或擬出具體改進方案後才進行。」

最後我結論:「單一活動結束後的檢討,必須非常謹慎,要邀請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有效的檢討。而且必須記得,每個活動執行的伙伴彼此就是一個團隊。在團隊中,沒有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只有團隊整體的表現。因此,在活動執行過程中,大家要體貼地隨時補位,互相支援,只問「我可以幫什麼!」不說「你為什麼沒做?」,那麼這個團隊才能凝聚更強的默契與能量。」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