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合樸農學市集 的專欄 上課日期:2008/07/05 星期六 8:00-11:00 天氣:晴 紀錄:銘華 大綱:
今天的公田在經過上週的整頓後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原本公田上鋪陳著大家三個月來的心血。但是,對於務農新兵的我們,應該嘗試的失敗卻還是避免不了。我想經過這三個月的洗禮,務農的基本精神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建構起來,接著我們要迎接的是第二階段的挑戰,在此與各位務農的同學共勉之。 本週課程的授課老師由仲杰老師來擔綱,今天的上課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公田部分的主要課程內容是整地與花生和地瓜葉的栽種,課程中老師亦幫我們補充有關芋頭和地瓜種植的相關知識,其次是室內課的部分,主要是由仲杰老師與大家分享有關他務農的相關經驗。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是我們的小黃瓜收成囉,過程不容易(對我們而言),但是我們做到了,在此給大家拍拍手。 2、花生的種植:我們要種植的花生種仁是美麗老師所提供的,花生在種植之前必須先將花生種仁浸泡在水中進行催芽,種植的方式是以工具在畦上挖出一深約5公分的小穴,並於每一穴中放入3~4顆花生種仁,隨後將土覆蓋於種仁上並輕壓覆上的表土,種植完成後再略施點水即可。 而栽種的穴與穴之間隔距離約為1呎寬。種植花生時有些要項必須要注意,由於花生屬於旱作物,因此其生性怕水,種植過程中切忌讓畦太過潮濕,以免花生種仁因過度泡水而腐爛。 3、地瓜葉的種植:仲杰老師提到,一般我們食用的地瓜葉之品種與生產地瓜球莖的品種是不同的,因此,老師提醒我們在選擇時不要搞混了。一般地瓜葉的種植多以阡插的方式來完成,植栽取樣時主要是截取一段地瓜藤,此段地瓜藤必須要有分支存在,此分支處將是未來地瓜葉長出根系的地方。
4、芋頭栽種的補充知識:老師提到,芋頭成長過程中一般都有五瓣葉子,五瓣葉子中夾雜著老葉與新葉。種植的前三至四個月芋頭會慢慢長高,接著的三至四個月會慢慢變矮。栽種期會因栽種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慣行農法的栽種期約為8個月左右,若是採用有機栽種的方式則栽種期會拉長到10個月左右。 栽種過程中我們如何去判斷芋頭成長的狀況,一般可以由芋梗的粗細而得知目前芋頭的大小(兩者約為1:1的比例)。此外,芋頭常會遭受許多病蟲害的危害,常見的病害如疫病,主要症狀是葉子會腐爛;而常見的蟲害就是蝦殼天蛾(圖4.1)和斜紋夜盜蛾(圖4.2),其幼蟲會啃食芋葉和芋梗,防治方式是採用性費落蒙來吸引誘殺雄性成蟲。在肥料的施放上由於芋頭需肥量大(約為地瓜需肥份的10倍),建議採用少量多施(美麗老師之前也提出想同的建議;仲杰老師建議每週都作追肥)。當芋頭種植到後期時,要注意其需水性變少的特性,此時務必將芋頭田水放乾,以免傷了芋頭球莖。
(a) (b) 圖4.1、蝦殼天蛾的幼蟲(a)與成蟲(b)
(a) (b) (c) 圖4.2、斜紋夜盜蟲的卵期(a)幼蟲期(b)和成蟲期(c) 另外老師也提到如果我們栽種的芋頭是水芋的話,必須要注意福壽螺的危害,福壽螺會直接啃食水芋的梗和葉,防治方式可以採用苦茶粕來防治,其原理藉由苦茶粕產生的皂鹼來殺死水中的生物(缺點是同時也會殺死其他無辜的水中生物). 5、地瓜栽種的補充知識:地瓜是我們下週預計要栽種的作物之一,由於下週適逢市集日,仲杰老師提前為大家說明有關地瓜栽種時所需的注意事項。地瓜同屬旱作物之一,其需水性少,一般種植期間分佈在每年的三、四月下完雨後,種植方式是將地瓜藤上的葉子剪掉、拉到旁邊,撥開土後把它種進去,接著再用土覆蓋,種植過程中同樣必須注意到既有與新長出的分支不能貼於地面過久,否則同樣會由分支貼地處長出新的根系。而地瓜常見的蟲害就是苷藷蟻象(圖5.1),防治方式同樣是採用性費落蒙來吸引誘殺雄性成蟲,以降低苷藷蟻象分佈的密度。 圖5.1、苷藷蟻象 6、務農經驗分享 by 仲杰老師:今天老師主要和大家談談他的務農經驗,老師的談話內容與之前美麗老師的室內課程其實在理念上有許多雷同處。茲將其簡單整理如下: 老師對於施行有機農法的種類共分為四種: 1、原始栽培農法:利用大自然環境,使作物自然生長,有多少作物收多少作物。 2、自然農法:對於作物用心管理,藉由空氣、土壤、水,讓作物自然成長,強調自家留種、不施藥、不施肥。 3、90分的有機:有機農友累積與大自然共存的經驗,以生態和諧的方式來管理農場,種植過程少用生物防治資材(有機認可)並施以少量的有機肥料。 4、60分的有機:種植過程中看到什麼樣的蟲害或病菌,立即使用生物防治資材(有機認可)來防治並施用大量有機肥,此乃以慣型農法的觀念來施行有機的栽種。
老師的觀點比較注重在自然農法與90分的有機,因此對於生態是非常注重的,老師提到一般農民見到農地有雜草總是先鋤了再說,多數農民不了解草對於農場生態的重要性,基本上農場生態要維持平衡必須同時存在著食物的供給者和消費者,彼此間環環相扣進而衍生出一簡單的食物鏈。 老師強調從事有機耕種要懂得和雜草相處,草有分好與壞,當耕地上有雜草時,它可以吸引昆蟲過來居住,部分昆蟲會對農作物進行破壞(我們所說的害蟲),但如果維持住農地上破壞作物的昆蟲數,自然而然就會吸引獵食這些昆蟲的天敵(我們所說的益蟲)進來這個生態圈,因此,雜草是培養生態環境的要素之一,有了雜草不僅可以保持農地的水分不易蒸發,更能營造出豐富的自然生態(註1)。 以一般農法種植蕃薯而言,大面積耕種的農民一般多以曳引機來進行整地,然而在整地的同時也透過曳引機將農藥施放到土壤裡,其所施放農藥的藥效約為半年之久(但是地瓜只要四個月就能採收),這對消費者乃至於整個生態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老師稱這些農民為所謂的專業農戶,這些專業農戶只在乎生產的量,但完全不在乎生產的品質,所以,通常一個專業農戶所生產的產量往往可以養大約50戶的小農,這樣的對比正好突顯出小農經營的困難。 為了保護這塊土地和消費者的權益,因此有機產品都必須經過有機的認證,老師簡述了目前認證制度上所要求驗證的項目大致上有哪些,分別是: 驗地:有機農地每年都要經過驗證,目的在查驗土壤中是否含有重金屬等物質,驗地費用與耕地面積成不對稱的正比,當耕地面積在2甲內時,每年所需的驗地費用約NT2~3萬元。驗證單位的部份目前國內共有四個驗證單位可供農民申請驗證。 驗水:目前國內驗證單位只針對水中重金屬含量進行驗證,若含量符合標準,即符合有機的認證。 綠籬:國內驗證單位要求有機農地與其周遭農地間必須要有綠籬做區隔,目的是為了防止週遭農地使用農藥時所造成的汙染,因為農藥在空氣中的擴散距離可以遠達100~200M遠,所以在沒有綠籬的隔離下,農地和農作物容易受到外在的環境所污染,而常用的綠籬方式有種植燈籠花和竹子。 在克服技術層面的問題後接著要面對的是銷售的問題,仲杰老師認為有機種植必須要注重產與銷,其中尤以銷售較為重要,因為要達到產的階段只要花個幾年時間,最後總是能夠有作物產出,但是銷售如果沒有管道,即使產量再多也無濟於事,由於有機農民經常遇到產銷失衡的問題,所以有機經營的成功率約為20%而已。 老師跟大家提醒道:「種植有機的主要條件就是適時、適地、適種,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種植的作物,而不同的節氣和土地也會有適合其種植的作物。種植過程應少用生物防治資材(有機認可),植株枯死就讓它枯死,這代表這個時節或地點不適合種植該類作物,同時透過種植的過程去觀察了解哪些作物才是適合在這塊土地上栽種的」。 最後老師鼓勵大家可以嘗試自己去種植有機蔬果,雖然有機栽種的初期是辛苦的,尤其前五年更容易遭受到失敗挫折的,但還是可以去嘗試自己耕作自己收成的樂趣,因為自己所種植不加肥料的作物吃起來特別具有原味。而為了讓大家在嘗試的過程中不至於退縮乃致於放棄,所以,老師跟大家強調:「自己有時間就去種,過程不要給自己壓力,這樣才能享受到半農半X的生活」。 註1:本週上課的前幾天陳先生覺得公田旁另一半未種植的土地雜草太過茂盛,因此幫我們將這部份的雜草割除,今天課程中仲杰老師由已割除的雜草堆裡找到一個鳥巢,這隱含的意義是公田的生態還蠻豐富的。 從香港來見習的叉燒包(右)和朋友開心的看著鳥巢.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