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風潮音樂 的專欄 誰在山上唱歌
主題一:誰在山上唱歌 (背景音樂:螢火蟲過來/選自《誰在山上唱歌》專輯) 從電視上密集播放的廣告中,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馬彼得校長。馬校長在位於南投的東埔小學裡,有一個合唱團,每次比賽都會獲獎。2009年導演楊智麟將他們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唱歌吧!》,讓大家看見這群熱愛唱歌的原住民小孩。那年年金曲獎傳統暨音樂類「評審團獎」頒給了演唱《唱歌吧!》專輯的東埔國小合唱團。 東埔國小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部落,當地的居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布農族的原住民,部落的環境相當優美,但當地的小孩每天都要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去上學,從部落的一頭走到另一端,漫長的路途上不僅沒有公車,甚至看不見柏油路。 2005年馬彼得來到東埔國小就任校長,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合唱團。「我想透過演唱我們自己布農族的歌,體驗自己的文化,同時建立小孩的自信心,提供他們走出部落的平台。」馬校長本身也是布農族,1993年開始接觸兒童合唱並投入指導,憑著對教育的執著,對文化的使命感及對音樂的敏感性,獨特的見解與作法,不僅將原住民歌謠重新詮釋編曲發揚,同時在合唱指導上有卓越的成績。東埔國小是馬彼得創立的第三個合唱團,每到一個學校當校長,就創立一個合唱團。 馬彼得本來學的是體育,成為校長後,希望能夠有個活動給原住民兒童發揮的空間。「體育受制於人數,而且只有比賽一途,合唱團不限於人數,比賽之餘還可演出。」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都有資格參加合唱團。 馬彼得校長說,很多人都會覺得原住民天生好歌喉,參加比賽都能拿到第一名。這樣的說法,完全否定這群小孩的努力。原住民不是都會唱歌,布農族也不是天生會唱八部合音,也是需要練習的。部落的小孩,資源相較城市小孩匱乏很多,學習得更努力,「他們大部份沒有音樂底子,不會彈鋼琴,也不會看五線譜,完全從零開始。」 【編輯小札】布農族素以歌謠取勝,居住環境影響,塑造了布農族內斂、合群的民族性格,間椄影響布農族的音樂風格─重和聲輕旋律,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唯一只唱歌不跳舞的 族群,特殊的音樂結構及歌唱技巧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少見;國際民族音樂學界著名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即為布農族歌謠代表。 電光國小是一所迷你小學,全校學生不到50人。台東縣電光國小是2009年教育部十大特色小學,也是商業週刊評選百大特色學校。 於是透過旮亙樂團的協助,電光旮亙樂團所使用的各項竹木製樂器由 Amis 旮亙樂團-少多宜團長拜訪耆老以及自行研究而製成,將很多瀕臨失傳的阿美族傳統樂器重現並傳承下來,樂器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像排笛是是以蘆竹製作的;而竹鐘則是以刺竹製作。高校長說3年前在部落開始演出,有阿公看到孫子的演奏感動落淚。 ※於2010.9.30前,填寫本期雜誌讀者問卷,並在「右下方寶貴意見欄處」回答,即有機會獲得「MuziU音樂生活網」100元數位音樂下載折價券(20元×5張)乙份,可折抵兌換任一首MuziU雜誌推薦單曲!(限量5名,使用期限至2010.12.31)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