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風潮音樂 的專欄 / muziu音樂生活誌no.25封面故事:誰在山上唱歌

風潮音樂 的專欄

muziu音樂生活誌no.25封面故事:誰在山上唱歌
2010/09/03
點閱率:6,315

誰在山上唱歌
第25期/2010年9月號
本期簡介:「我只是希望透過合唱,讓部落小孩能夠有接觸外界的機會。」 --東埔國小馬彼得校長。

馬校長有一個合唱團,每次比賽都會獲獎。2009年導演楊智麟將他們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唱歌吧!》,那年年金曲獎傳統暨音樂類「評審團獎」頒給了演唱《唱歌吧!》專輯的東埔國小合唱團。

 

主題一:誰在山上唱歌 (背景音樂:螢火蟲過來/選自《誰在山上唱歌》專輯)

從電視上密集播放的廣告中,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馬彼得校長。馬校長在位於南投的東埔小學裡,有一個合唱團,每次比賽都會獲獎。2009年導演楊智麟將他們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唱歌吧!》,讓大家看見這群熱愛唱歌的原住民小孩。那年年金曲獎傳統暨音樂類「評審團獎」頒給了演唱《唱歌吧!》專輯的東埔國小合唱團。

東埔國小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部落,當地的居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布農族的原住民,部落的環境相當優美,但當地的小孩每天都要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去上學,從部落的一頭走到另一端,漫長的路途上不僅沒有公車,甚至看不見柏油路。

2005年馬彼得來到東埔國小就任校長,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合唱團。「我想透過演唱我們自己布農族的歌,體驗自己的文化,同時建立小孩的自信心,提供他們走出部落的平台。」馬校長本身也是布農族,1993年開始接觸兒童合唱並投入指導,憑著對教育的執著,對文化的使命感及對音樂的敏感性,獨特的見解與作法,不僅將原住民歌謠重新詮釋編曲發揚,同時在合唱指導上有卓越的成績。東埔國小是馬彼得創立的第三個合唱團,每到一個學校當校長,就創立一個合唱團。

馬彼得本來學的是體育,成為校長後,希望能夠有個活動給原住民兒童發揮的空間。「體育受制於人數,而且只有比賽一途,合唱團不限於人數,比賽之餘還可演出。」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都有資格參加合唱團。 馬彼得校長說,很多人都會覺得原住民天生好歌喉,參加比賽都能拿到第一名。這樣的說法,完全否定這群小孩的努力。原住民不是都會唱歌,布農族也不是天生會唱八部合音,也是需要練習的。部落的小孩,資源相較城市小孩匱乏很多,學習得更努力,「他們大部份沒有音樂底子,不會彈鋼琴,也不會看五線譜,完全從零開始。」

他曾在2001年率久美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赴新加坡參加亞太地區合唱節演出,2005年率新鄉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參加世界童生合唱演出,東埔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也在2007年赴泰國演唱。透過馬校長,合唱團真的從部落走了出去,與國際接軌。

【編輯小札】布農族素以歌謠取勝,居住環境影響,塑造了布農族內斂、合群的民族性格,間椄影響布農族的音樂風格─重和聲輕旋律,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唯一只唱歌不跳舞的 族群,特殊的音樂結構及歌唱技巧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少見;國際民族音樂學界著名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即為布農族歌謠代表。

>>>>>贊助台灣原聲教育協會

主題二:特色迷你小學 電光國小電光四射

電光國小是一所迷你小學,全校學生不到50人。台東縣電光國小是2009年教育部十大特色小學,也是商業週刊評選百大特色學校。

電光國小位於台東縣關山鎮親水公園東側的電光部落中,背倚花東山脈面跳卑南溪的一座森林小學。全校學生不到50人,大多數為阿美族,也有少數客家人居於群中,近3年接待參訪人數卻突破3000人。這些小朋友有著漂亮不受污染的居住環境,但卻因為地區偏遠而造成城鄉差距。擁有少量資源的他們,難以去接觸劇場表演。透過樂團電光國校實現了他們的藝術之夢並讓自己發光發亮。

電光國小Amis打擊樂團成立於2007年,聘請台東旮亙樂團陳正福及朱春菊兩位老師校利用每週三下午時間指導四至六年級小朋友,練習『竹鼓』、『竹鐘』、『排笛』等多項阿美族傳統木竹樂器,並組成電光旮亙樂團,開始時只有簡譜。近3年來在校內外正式表演達50場次以上,包含南島文化節晚會。

高進欽校長是電光旮亙樂團的催生者,阿美族傳統文化是電光部落最大的特色,對於一般人想到阿美族能歌善舞的印象,高進欽校長選擇以樂團(樂器演奏)作出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地制宜」。高進欽校長認為電光國小學生人數少,若是跳舞隊形變化太少,合唱團亦有限制,小型樂團反而是很好的表演方式,加上因為造訪台東布農族部落意外發現布農族小朋友在學阿美族樂器,啟發了高校長對阿美族傳統樂器的興趣,例如「竹鼓」是旱稻和小米成熟用來驅趕飛禽的;「蘆笛」是在牧牛時做為同伴間連絡的訊號;「弓琴」則是獵人勇士仿造弓箭製作,對心儀的女子表達情意用的。

於是透過旮亙樂團的協助,電光旮亙樂團所使用的各項竹木製樂器由 Amis 旮亙樂團-少多宜團長拜訪耆老以及自行研究而製成,將很多瀕臨失傳的阿美族傳統樂器重現並傳承下來,樂器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像排笛是是以蘆竹製作的;而竹鐘則是以刺竹製作。高校長說3年前在部落開始演出,有阿公看到孫子的演奏感動落淚。

【編輯小札】阿美族的傳統樂器大約有30 幾種,阿美族人常常都是就地取材,當場製作、當場演奏,壞了就丟掉再重作,因此沒有好好保存,很多傳統樂器就失傳了。少多宜與旮亙樂團從1997 年起,花了約五年的時間,實際進到部落作田野調查,透過耆老們模糊的記憶記錄下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資產,也參考各項史實資料,重現一件又一件傳統阿美族竹製的樂器。

>>>>>Amis旮亙樂團
>>>>>電光國小 

 ※於2010.9.30前,填寫本期雜誌讀者問卷,並在「右下方寶貴意見欄處」回答,即有機會獲得「MuziU音樂生活網」100元數位音樂下載折價券(20元×5張)乙份,可折抵兌換任一首MuziU雜誌推薦單曲!(限量5名,使用期限至2010.12.31)




作者》 風潮音樂

muziU 結合音樂與生活,提供喜好人文藝術、用心品味生活、享受大自然、注重身心靈和諧健康的現代樂活士( Lohas ) 一個數位閱聽的服務平台。

我們有感於許多現代人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挑選合適自己口味的音樂,或者花了很多時間搜尋卻仍有對音質或音樂風格上的顧慮。muziU 期望扮演每一個會員的音樂規劃師,針對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規劃出最符合個人化情境的歌單,再透過音樂同好的互相推薦,發掘出更多獨特的音樂品味,重新為愛樂(閱)者創造聆聽需求,一起為挑剔的耳朵升級喲。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