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素食美學」?很高興這樣的詞被提出來,在推廣素食的歷程中,如果我們永遠都只說素食很好、素食很好吃,那恐怕永遠都會有人說葷食更好吃。好吃是基本的,但還有比好吃更值得大家思考的,素食很真實、素食很善良、素食很美…,都有可能。
週一無肉日平台在一週年記者會上提出「素食美學」這個詞,我們忍不住開始想,這個詞會被怎麼解讀?怎麼應用?怎麼發揮呢?
在此,很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什麼是「素食美學」?你對「素食美學」的想像或期待是什麼呢?
有幾個可能的方向,可以作為展開思路時的參考。就「個人」部分:
- 首先,素食美學當然是一種「飲食美學」;
- 其次,基於飲食是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之一,那素食美學也應該可以詮釋在個人的「生活美學」上;
- 以及,在有形的生活外,素食也影響人無形的精神、想法,那素食美學是否也屬於「心靈美學」的一種呢?
相對於個人,我們也可從「社會」的角度看待:
- 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人際美學」;
- 人與社區之間的「公共美學」;
- 和整個「環境美學」。
之所以想要邀請大家來思考「素食美學」,是期待一種不同的層次出現!除了肉改成菜,在料理上把素食做成美食,或素食帶來身體健康、年輕美麗等最基本、最直接的、看得見的「美」之外,看不見的美在哪裡呢?
例如,心靈的美。從人性面來看,素食者可能比較珍惜生命、珍惜資源、擁有柔軟的心、知足常樂,因此,素食可以是一種「心靈美學」,是可讓人的心變得更美的好方法,是可以讓人變得更快樂的方法,那「素」就不只是「食」的層次了。
例如,公共意識。一般人將飲食視為個人習慣的選擇,其實完全不是!飲食是有高度影響力的社會參與,每一口飯菜背後都在決定人類生存環境的狀態。
素食可能對環境資源的擷取和傷害較小,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可能較簡單平實,從而成就了「環境美學」,不只因為統計碳排量的差異,素食使地球更美的關鍵還在於,對其他生命的關心、對社會的關心。
如果素食在你的生活裡舉足輕重,那你能否說出,當「素食」是一種「美學」的時候,是帶來怎樣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