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長期飲食研究 植物性蛋白有助降低冠心病風險27%


Image by pressfoto on Freepik

近年來,為了環境永續與健康考量,專家建議飲食應逐步轉向增加植物性食物、減少肉類攝取。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一項研究指出,攝取較多植物性蛋白質、少量動物性蛋白質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CVD)及冠心病(CHD)風險有關。

由於現有的飲食建議通常未明確指出最佳的膳食比例,研究團隊針對不同的植物與動物蛋白攝取比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關聯性進行研究。他們分析了約30年來超過20.3萬名美國成人的數據,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心血管健康狀況,並透過每四年一次的飲食記錄,評估植物與動物蛋白攝取比例與蛋白質密度(即總熱量中來自蛋白質的比例)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綜合影響。

減少肉類攝取 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以植物性蛋白取代紅肉及加工肉類,特別是增加豆類與堅果的攝取,能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冠心病的風險。研究團隊強調,攝取完整的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堅果)來取代飽和脂肪及動物性蛋白,而非以精緻碳水化合物替代,才能獲得最佳的心血管健康效益。

根據研究結果,植物對動物蛋白攝取比例最高的參與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冠心病風險則降低27%。此外,當植物性蛋白與動物性蛋白攝取比例達到1:2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即趨於穩定;但冠心病風險則隨著更高的植物蛋白攝取比例持續下降。

不過,研究發現,腦中風風險與蛋白質攝取比例並無顯著關聯,但若以植物性蛋白取代紅肉與加工肉類,則與較低的中風風險有關。

研究還發現,當整體蛋白質攝取量較高(即總熱量的21%來自蛋白質)時,較高的植物對動物蛋白攝取比例能進一步增強對心血管健康的益處。

植物性蛋白的健康優勢

研究人員指出,植物性蛋白的獨特特性是其帶來健康效益的關鍵。相較於動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含較少的飽和脂肪,卻富含不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此外,植物蛋白的胺基酸組成亦較為有利,例如較高的精氨酸(arginine)、較低的支鏈胺基酸(BCAAs)以及較高的甘胺酸(glycine)。

因此,攝取植物性蛋白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血壓與糖尿病風險,並減少血液中的血紅素鐵(heme iron)與三甲胺氧化物(TMAO)生成,進而促進心血管健康。不過,研究團隊提醒,若植物性蛋白攝取比例超過80%,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建議透過強化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來維持營養均衡。

未來研究與建議

這項研究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釐清最佳的植物與動物蛋白攝取比例,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探討在不同族群中攝取健康植物性蛋白的有效性。

研究的資深作者、哈佛大學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Frank Hu在接受《SciTechDaily》訪問時表示:「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開始調整飲食,增加植物性蛋白的比例。具體做法包括減少肉類,特別是紅肉與加工肉的攝取,並增加豆類與堅果的攝取,這樣的飲食模式不僅對人類健康有益,也對地球環境更友善。」

村民留言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純文字,不接受html符號)
    臉書留言
    【素易徵稿】
    素易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suiis.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